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6月16日,擬IPO募資650億元的先正達將在上交所“上會”。若成功上市,先正達將是近13年來A股規模最大的IPO,在歷史上也僅次于農業銀行(601288.SH)、中國石油(601857.SH)、中國神華(601088.SH)的首發募資規模。
不過,有受訪市場人士表示,A股IPO巨額募資只是個例,就整體而言,今年IPO市場處于回落狀態。
來自普華永道的研究報告顯示,預計今年上半年A股將有160只新股,融資額超過1900億元。其中,IPO數量同比減少約5%,融資額同比減少約38%。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A股IPO過會率也出現小幅下滑,目前已有10家公司暫緩表決、9家未通過、5家取消審核。同時,還有近60家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而排隊IPO的山東公司中,今年有1家暫緩表決,1家主動撤回,均在北交所。

全面注冊制下,IPO的“關口”出現哪些變化,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兩魯企登陸北交所受挫
本月初,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科創板擬IPO公司——無錫硅動力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突然撤回IPO申請,上交所也隨之發布“終止審核”的決定。該公司擬發行股數不低于1997萬股,擬募資6.92億元。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上交所先后對公司發出兩輪問詢,關注了收入、研發費用等情況。同時,公司的存貨規模也引起上交所關注,被要求說明存貨規模增加的原因以及公司存貨周轉率低于同行的原因。有受訪人士認為,該公司所處的消費電子行業遇冷以及上游芯片庫存壓力,或是其IPO受挫的一大原因。
“雖然全面實施注冊制,但是交易所‘把關’并未放松,而且對規范性和信披的要求更為嚴格。”華東某券商自營業務部的一位經理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從其了解到的部分IPO被否情況看,與擬上市板定位不符、經營過于依賴單一渠道(業績前景)、研發能力不足(科研技術實力)等方面的問題受到交易所重點關注,頻頻被問詢。
通過Wind資訊統計發現,今年有煙臺金潤核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開泰石化股份有限公司2家山東企業IPO受挫,它們都打算在北交所上市。其中,金潤股份“上會”后被給出暫緩審議的決定,而開泰石化則在4月撤回了IPO申請。
具體來看,北交所上市委員會對金潤股份給出的意見中,就提到了業績、研發、上市定位等要點。如北交所首先就要求公司說明未來經營業績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風險。
其次,要求公司補充說明合作研發項目的差旅費等費用支出情況及合理性,同時要求保薦機構、律師核查公司是否通過合作研發項目輸送利益,是否存在違規參與招投標或其他違規取得商業機會的情況,并發表意見。
同時,還要求公司說明產能利用率與募投項目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另一家擬登陸北交所的魯企開泰石化,雖然沒有上會,但也經歷了一輪問詢。從披露內容看,北交所關注了公司實際控制人減持股份歸還向員工的大額借款、以員工名義設立子公司并于申報前注銷、發行人及實際控制人被限制高消費等情況。同時,在業務和技術方面,北交所還關注了是否存在產能過剩、多家客戶與供應商重合、涉及核心技術的信息披露。
上市定位要清晰
除了在IPO過關中已受挫的企業,目前正在排隊的企業還有不少處于“中止審查”狀態。上述受訪券商人士表示,“中止審查”的原因,大多數是由于IPO注冊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但投資者也要注意,如果某家公司出現過多次“中止審查”,或意味著交易所問詢內容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硬傷”,要謹慎對待。
經濟導報記者通過Wind資訊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高密銀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銀鷹新材”)、山東長信化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處于“中止審查”狀態。其中,6家企業擬登陸上交所主板,2家企業擬登陸創業板。
從披露信息看,上述8家企業中,有部分企業至少經歷過一輪交易所的問詢。如銀鷹新材去年9月收到深交所第一次問詢函,涉及問題包括創業板定位、安全生產與合規性、關聯交易與發行人獨立性、主營業務收入、銷售模式與客戶等內容。今年1月,公司回復了相關問題,隨后的2月交易所又發出第二輪審核問詢函。目前,因為更新財務資料,公司主動申請中止發行上市審核程序。
另一家擬登陸創業板的濟南森峰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正在接受第三輪審核問詢。從前期問詢內容看,創業板定位及行業競爭、業務模式、供應商與成本等問題,都是交易所關注的內容。目前,公司同樣因更新財務資料,主動申請中止發行上市審核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中規定,發行人及其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回復本所審核問詢的時間總計不超過3個月,中止審核等情況不計算在內。但因財務數據超過有效期、或發行人主動要求的中止審核,需在3個月內完成資料補充。換言之,擬上市企業最長也需要在半年時間內完成對監管審查問詢函的回復。
資料顯示,個別公司曾出現過長期未回復問詢函、突然撤回IPO申請的情況,至于背后原因是否是在半年期限內無法完成,尚不得知。比如,蘇州愛得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2022年10月收到監管問詢函后不久,就因財務數據過期而中止上市審核,直到今年3月22日才完成財務資料更新,并恢復正常審核。但只不過一周時間,這家公司便撤回了上市申請,連第一輪審核問詢函都未能回復。
有受訪業內人士認為,擬IPO企業要想提升“過會”成功率,還是對自身定位要清晰,像是打算登陸雙創板塊(科創板、創業板)的企業,要具備一定技術壁壘,主營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空間大;瞄向主板的企業,則是要在行業中占據龍頭地位,營收、盈利能力強,且具備較高品牌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