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見習記者 高夢迪
6月14日下午,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加快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全面提升現代水網綜合效益的意見》(下稱《意見》),圍繞“保障水安全、保護水生態、發展水經濟、改善水民生”,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格局對先導區建設作出進一步部署安排,提出的多項舉措在山東治水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
《意見》明確,加快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要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水網+”行動,構筑水安全保障網、水民生服務網、水生態保護網,建設水美鄉村示范帶、內河航運示范帶、文旅融合示范帶、綠色發展示范帶,推動形成“三網四帶”總體格局,提升現代水網綜合效益,為不斷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貢獻力量。
《意見》提出,到2025年,省級水網覆蓋范圍達到88%以上,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任務基本完成。水安全保障更加堅實,重點防洪保護區、重要河段達到規劃防洪標準,5級及以上河湖堤防達標率達到77%以上;水民生服務能力全面增強,萬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達到90%;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不低于69.9%,城市和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清零;水網融合拓展領域日益寬泛,四個示范帶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水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綠色發展新業態逐步形成。
為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意見》從組織領導、資金籌措、用地用海、改革創新、工作激勵等5個方面明確了具體保障措施。
下一步,山東將根據《意見》明確的路線圖、時間表,加快推進先導區建設,著力推動“水網+”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水網綜合效益。
全力抓重點工程,促進水網互聯互通。以補網、聯網、強鏈為重點,堅持“綱、目、結”并舉,以“綱舉”打通重大引調水工程和骨干輸配水通道,以“目張”暢通區域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以“結強”做大控制性調蓄工程,全力加快水網工程項目建設。對先導區建設任務,實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建立健全推進機制,強化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快推動落地落實。對今年計劃實施的471個重點項目,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破堵點、搶進度,抓質量、保安全,確保年底前完成600億元投資目標。同時,做實后續項目謀劃儲備,推動形成項目滾動接續機制,為未來規劃建設創造條件、預留空間。指導市縣加快構建區域水網體系,提升省市縣三級水網協同建設水平。
全力抓管理創新,增強水網調控能力。注重制度創新,健全完善水網工程運管體制,探索推動骨干調水工程、重大樞紐工程等實現省級統一調度管理,提高水網運行效率。注重技術創新,加快建設膠東調水等5處國家數字孿生流域先行先試項目,推進實體水網與數字水網相融合,精心打造智慧水網。注重改革創新,著力深化水價、水權、水市場改革,加快實施國家和省級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促進水網良性運行。
全力抓功能融合,提升水網綜合效益。實施“水網+”行動,統籌水安全、水生態、水經濟、水民生融合發展,加強部門間協同聯動,著力構建“大水利”工作格局。大力支持發展“水經濟”,利用引調水工程、河道綜合治理、美麗幸福河湖等建設成果,促進內河航運、文化旅游、抽水蓄能等綠色產業發展,帶動沿線產業升級、城市功能提升、水美鄉村建設。全方位推動落實“四水四定”原則,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加強地下水超采治理,推動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