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北證50盤中跌破900點,此后“屢創新低”,即便是在6月12日成份股更新之后,頹勢也未曾逆轉。

眾所周知,北證50是目前北交所唯一一只指數,一直受到關注。然而,從5月份以來,北交所的流動性有所改善,一周的成交金額甚至高于去年同期的單月成交金額,但北證50指數反而越來越低。

這么大的行情分化,問題出在哪里?
“從二級市場來看,投資者偏向于‘炒熱炒新不炒舊’,加速了資金的自然劃分。”子沐研究創始人劉子沐表示。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北交所5月份日均成交額過億元的個股有7只。從上市時間來看,7只個股中只有曙光數創與云創數據上市時間相對較長,另外5只均為5月份上市的企業。

曙光數創是北交所5月行情上漲的“焦點”。值得注意的是,7只個股中只有云創數據一家企業為北證50成份股,而云創數據與曙光數創均為AI概念股。兩只個股的流動性提升,離不開數字經濟概念的熱度。
回歸北證50成份股,從整體來看,北證50的企業并不差,為何北交所“熱鬧”了,它們卻“失意”了?
對此,劉子沐表示,公募基金發行不夠,導致個股的流動性偏差,是形成分化的一個核心原因。與此同時,企業再融資市場沒有完全打開,給權重股帶來預期偏差,也會造成影響。
從當前北交所發展狀況來看,這一局該怎么破?
在高速高質擴容的同時,北交所如何提升市場交易活躍度,成為重中之重。渤海證券新三板做市業務負責人張可亮表示,若想提升北交所市場交易活躍度,最核心的就是引進資金,“開戶不等于交易,參與不等于大規模買入。如果資金不夠,那么這種分化的狀態會長期持續。因此,資金端的改善要擺在首位,比如引進公助力資金、募基金、券商自營資金等。”
除此之外,對于資金端的改善而言,能否常態化發行北證50指數基金,特別是ETF產品,以及引進公開發行可轉債、推進轉板等,或許都能對提升市場流動性,提高上市公司估值水平有所幫助。
此外,劉子沐表示,制度改革同樣值得期待。
“企業IPO并不是北交所最大的問題,能解決企業再融資問題才是關鍵,否則總是估值下行,北證50又怎么會好?”劉子沐表示,除了再融資這一關鍵問題,市場對于北交所市場指數同樣十分期待。
“如果跨市場指數這條道路能加速‘打通’,以貝特瑞、吉林碳谷、連城數控為代表的市值、交易量、基本面都不錯的個股,將會獲得更多外部量化的流動性。隨之而來的,對穩定北證50也會有所助益。那么綜合這些合力來看,市場還用擔心這樣的行情分化會變成常態嗎?”劉子沐表示。(來源:大眾報業·風口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