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大宗交易活躍,交易數量和成交金額明顯高于去年同期,不少知名公司均有大宗交易發生。機構近期在大宗交易中頻頻出手,晶澳科技、貴州茅臺、火星人等公司被機構大幅度溢價買入或折價賣出。
業內人士分析,大宗交易頻繁或許意味著機構在震蕩的市場中積極尋找新的方向,對于后市,機構建議關注“AI+”、消費電子等領域的投資機會。
知名公司大宗交易頻現
數據顯示,截至6月13日,5月以來A股市場共有5112筆大宗交易,合計成交60.97億股,合計成交金額為806.57億元;而去年同期,A股大宗交易僅有3693筆,合計成交53.77億股,合計成交金額為673.45億元。
具體來看,截至6月13日,5月以來單次成交達到或超過1000萬股的大宗交易共有94筆,單次成交額超過1億元的有106筆。從交易的折溢價情況來看,920筆大宗交易相對前收盤價溢價成交,4085筆大宗交易相對前收盤價折價成交。
一些知名公司大宗交易頻現。5月以來大宗交易成交額最大的是三峽能源的一筆大宗交易,6月13日,三峽能源發生一筆大宗交易,成交價格為4.83元/股,相對前收盤價折價率為10.06%,成交4.27億股,成交金額為20.63億元,買方席位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馬家堡西路證券營業部,賣方席位為機構專用。
順豐控股、萬華化學、立訊精密、美的集團等知名公司5月以來都發生了成交金額超過4億元的大宗交易,順豐控股和萬華化學相對前收盤價折價成交,立訊精密和美的集團相對前收盤價溢價成交。
多家材料、軟件行業的公司5月以來出現溢價率較高的大宗交易,貝特瑞、云創數據、派特爾、路德環境、榮科科技、長光華芯等公司出現一筆或多筆溢價率超過20%的大宗交易。與此同時,德眾汽車、鐵大科技、安達科技、康比特、硅烷科技等公司出現了折價率較高的大宗交易。
機構多次出手
機構資金在大宗交易中表現活躍,根據統計,在5月以來的5112筆大宗交易中,機構專用共計出現845筆大宗交易的買入席位之中,合計成交10.66億股,合計成交金額為219.08億元,其中有126筆大宗交易為溢價成交,702筆大宗交易為折價成交。
長光華芯、尚品宅配、浙江建投、晶澳科技、貴州茅臺等公司獲機構大幅度溢價買入。晶澳科技在5月15日發生一筆大宗交易,成交價格為37.59元/股,成交10萬股,成交金額375.90萬元,買方席位為機構專用,賣方席位同樣為機構專用,該筆大宗交易的溢價率為10.01%;貴州茅臺在5月22日發生一筆大宗交易,成交價格為1868.00元,成交0.40萬股,成交金額為747.20萬元,買方席位為機構專用,賣方席位也是機構專用,溢價率為9.91%。
機構專用5月以來共計出現232筆大宗交易的賣出席位之中,合計成交7.80億股,合計成交金額為100.07億元,其中有95筆大宗交易為溢價成交,129筆大宗交易為折價成交。
伊之密、火星人、中際旭創、久遠銀海等公司成為機構折價賣出的對象,伊之密在5月4日、5月9日、5月10日分別有一筆折價率超過19%的大宗交易,賣方席位均為機構專用,買方席位包括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佛山順德容奇大道證券營業部和機構專用。久遠銀海在6月1日和2日共發生9筆折價率為10%的大宗交易,賣方席位均為機構專用,買方席位包括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水佑崗證券營業部、華泰證券上海分公司、機構專用等。
建議均衡布局
近期大宗交易活躍,意味著機構正在積極捕捉行業和個股機會。對于后市,金鷹基金認為,貨幣、財政、地產政策等方面仍有加碼空間,年內經濟復蘇態勢向好,隨著庫存去化加速,經濟自身存在周期性動力,中期來看企業業績改善的過程可能進一步持續。
平安基金指出,站在當前時點應著眼全年,把握基本面實際變化,均衡布局。
在具體的投資機會上,招商基金表示,在當前的股市環境中,重點關注及優先布局有政策博弈能力,且對“中特估”映射度較好的工程機械、電力、水務和公路等行業,對經濟相對不敏感的醫藥及原料藥化工等行業,以及承接“AI+”主題,有望在板塊內部演繹高低切換的通信設備(含IDC鏈條)、消費電子、半導體等板塊。
中科沃土基金建議關注以下機會:傳媒行業中,具備較高成長性的出版、游戲相關公司;周期見底顯現,同時疊加季節性促銷提振,業績持續改善的消費電子板塊;受益于AI應用加速落地的通信、計算機等概念板塊;基本面不斷改善,且一季度業績超預期的食品飲料板塊。(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