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石憲亮
在榮昌生物(688331)去年3月科創板上市后,王威東等10人即將迎來他們控制的第二家A股上市公司。
報告期凈利潤大增
6月16日,深交所上市委將審議煙臺邁百瑞國際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邁百瑞”)的首發申請。該公司擬在創業板上市,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擬募集資金16億元。公司申報被受理日期為2022年9月18日。
邁百瑞成立于2013年,公司在生物藥CDMO領域(尤其是抗體偶聯藥物(ADC)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是目前全球少數具備提供抗體偶聯藥物全鏈條CDMO服務的公司之一。
從財務數據來看,報告期內,邁百瑞營業收入、凈利潤均實現快速增長。2020、2021、2022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17億元、3.88億元、5.0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04萬元、6053萬元、13244萬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05萬元、2811萬元、9543萬元。公司的經營凈現金流凈額分別為1億元、1.48億元、1.88億元,均遠高于當期凈利潤。
公司本次擬募集的16億元資金投向“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及運營總部建設”“補充營運資金”兩個項目。

一個“負號”引來三份監管函
2023年4月17日,深交所對邁百瑞、保薦代表人、簽字會計師均均采取書面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三份監管函顯示,經查明,在發行上市申請過程中,邁百瑞存在信息披露違規情形。
因項目金額符號錯誤,邁百瑞將2019年股份支付費用“-1.93億元”錯誤披露為“1.93億元”,導致當年非經常性損益、扣非后凈利潤計算和披露錯誤。邁百瑞2019年扣非后凈利潤實際應為-6545.75萬元,與所披露金額差異達3.86億元。
深交所在監管函中表示,邁百瑞作為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人,未能確保申報稿中主要財務數據披露準確;邁百瑞的保薦代表人未按照規定,對發行人報告期內扣非后凈利潤大幅變動的異常情況予以充分關注,并對其變動合理性、計算準確性進行審慎核查;邁百瑞的簽字會計師未對與專業職責有關的業務事項履行特別注意義務。
榮昌生物上市后虧損近10億
邁百瑞股權結構較為分散,王威東、房健民、林健、王荔強、王旭東、鄧勇、熊曉濱、溫慶凱、楊敏華、魏建良合計10名自然人為公司的共同實際控制人。這10名共同實際控制人通過直接持股以及煙臺榮昌合伙、煙臺增瑞、MabplexHolding、煙臺恒榮、煙臺健順、煙臺頤瑞、煙臺頤達與煙臺濟昌合計控制邁百瑞32.95%的股份表決權。
這10名共同實際控制人也是上市公司榮昌生物的共同實際控制人。榮昌生物于2022年3月31日在科創板上市。財報顯示,榮昌生物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波動非常大,而且除在上市前一年盈利外,該公司其它年度凈利潤都呈現虧損加劇局面。
2018至2022年,榮昌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28萬元、482萬元、304萬元、14.26億元、7.7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7億元、-4.3億元、-6.98億元、2.76億元、-9.99億元。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的營業收入為1.68億元,凈利潤為-3.24億元。
面對巨額虧損,榮昌生物高管薪酬卻不低。公司總經理房健民年薪為2654.31萬元,執行董事何如意年薪為2603.96萬元,首席財務官李嘉年薪為633.32萬元,董事長王威東年薪為305.62萬元。該公司2022年度支付給董監高的薪酬總額為7314.81萬元。
相比榮昌生物,邁百瑞董監高薪酬低了不少,但除獨董及不在公司領取薪酬的董監高外,其他人年薪仍在百萬元以上。2022年度,邁百瑞總經理李新芳薪酬為507.15萬元,首席戰略官陳巍薪酬為422.78萬元,董事會秘書薪酬為164.83萬元,監事會主席李振東薪酬為134.36萬元。2022年度支付給董監高的薪酬總額為1256.96萬元,占公司當期利潤總額的8.38%。
值得注意的是,邁百瑞共有10位董監高(不含3位獨董),其中6人不在公司領取薪酬,這一定程度降低了公司的人工成本。
三成收入來自榮昌生物等關聯方
上會稿顯示,邁百瑞是一家聚焦于生物藥領域的CDMO企業,所處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且競爭逐步加劇。報告期內,公司處于快速發展期,于2021年實現扭虧為盈且經營業績波動較大。
榮昌生物在2021年和2022年均為邁百瑞第一大客戶,相關金額為5333萬元和6065萬元,占邁百瑞主營業務收入的14.06%和12%。
除榮昌生物外,邁百瑞還有不少客戶被列為關聯方,相關交易被列為關聯交易。比如,和元艾迪斯、時邁藥業、百力司康生物醫藥(杭州)有限公司、杭州翰思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吉林保合安特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詩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宜明昂科生物醫藥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安濟盛生物醫藥技術(廣州)有限公司等。
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52.79%、48.37%及42.03%,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公司報告期來自于關聯方客戶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6437萬元、8048萬元及16507萬元,占各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0.06%、21.22%及32.66%,關聯收入占比較高。
將來營業收入與“承接新項目”數量有關
值得關注的是,與首次申報材料相比,上會稿增加了“發行人CDMO業務現階段以IND前項目為主,存在不確定性風險”。
上會稿表示,報告期內,公司IND前的項目收入分別為1.54億元、2.11億元及2.48億元,收入占比分別為74.55%、57.68%及 52.13%。IND前的項目尚處于研發試驗階段,藥品的合成工藝、技術路徑、有效性、安全性等內容 尚處于論證分析階段,項目推進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存在終止的可能性;此外,除IND申報批生產服務外,IND前階段項目的主要服務以細胞株開發、工藝開發等內容為主,此類服務不涉及大規模生產,總體上各服務的訂單金額水平低于大規模的批生產類服務,因此發行人若要保持IND前項目收入的穩定增長,需要持續開發新客戶并承接新項目。若未來公司開發不力,IND前項目數量無法繼續增加,則存在IND前項目收入下降的風險。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末,邁百瑞CDMO業務在手訂單金額為7.86億元,其中IND前(含IND)63個,合同金額4.99億元。
另外,報告期內,公司確認為當期損益(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1559萬元、3438萬元及377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