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6月13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民營企業家記者見面會第二場,邀請萬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尚吉永;山東省鋁業協會會長,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波;得利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鄭思敏;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燕華等四位民營企業家代表,請他們圍繞“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加速企業轉型升級”主題與大家進行交流。

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山東的光榮使命,是山東奮力“走在前、開新局”,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的重大戰略。在落實這一重大戰略過程中,廣大民營企業家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守正創新、推陳出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助力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萬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尚吉永:
持續做大做強主業,打造高端石化產業集群

萬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尚吉永表示,萬達按照“聚焦和深耕主業,圍繞石化橡膠一體化,構建創新驅動型、綠色低碳型、智能制造型產業集群”這一發展戰略,構建了從印尼原油開采、港口碼頭,到石油煉化,后續精細化工、醫藥中間體、新材料、橡膠生產,再到輪胎制造的產業格局,形成了上下游緊密聯動、科學一體的高端石化產業鏈,成為全國產業鏈條長且最完整的民營煉化企業之一。2022年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169億元,進出口總額35億美元。今年一季度,公司榮獲全省工業領域“開門紅”獎勵。1-5月份,實現銷售收入近500億元,進出口總額12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8.9%,企業保持了持續穩健發展的良好態勢。
近年來,萬達集團持續補鏈、延鏈、強鏈,持續做大做強主業,打造高端石化產業集群。目前,萬達集團擁有2300多萬噸/年綜合加工能力,2個十萬噸級原油碼頭和4個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100萬立方物流園區和116萬立方原油倉儲庫區,打造了獨具特色的高端石化產業集群。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國家級實驗室,15大系列產品在我國參與起草或主持制定工藝技術標準和檢測標準,3家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公司各類產品已經遠銷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產業上下游提供就業10多萬人,累計上繳各類稅費500多億元,累計捐款捐物3億多元。
下一步,萬達將聚焦化工高端新材料,加快推進高端化工新材料項目,持續延鏈、補鏈、強鏈,繼續推動石化產業轉型升級。強化創新驅動,加快產業提檔升級。充分利用各類研發平臺和載體,重點推進高新技術產品研發,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聚焦“實體+互聯網+智能化”,加快“智慧萬達”建設,力爭2025年在區域內打造石化領域全球燈塔工廠。發揮萬達創恩公司作為省級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優勢,深化“創化云”和工業App的研發,打造工業互聯網領域高價值服務平臺。近年來,萬達先后與中石油、中石化、山東省港口集團開展合資合作,打造了全國混合經濟的亮點。投資24億元的4×10萬噸液體化工碼頭項目一期,于今年下半年投產運營。寶港公司正加快推進主板上市,實現“實體+資本運營”。還將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力爭用3-5年的時間,實現萬達國貿年貿易額突破1000億元,全力打造一流的大宗商品綜合服務商。
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波:
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推動高質量發展

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波表示,魏橋創業集團是一家大型的民營制造企業,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始終秉持實業報國、制造業強國的信念,心無旁騖做實業,發展了紡織和鋁業兩大業務板塊。擁有3家上市公司、國內外17個生產基地、10萬名員工、2500億元總資產,集團連續11年入選世界500強,“魏橋”品牌連續4年躋身世界品牌500強。2022年,實現銷售收入5040億元、上繳各級稅金164億元,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近幾年,魏橋圍繞存量資產的升級改造下功夫。實施路徑主要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推動高質量發展。魏橋紡織板塊先后改造建設了11個智能化分廠,以“智能矩陣”推動企業數字化升級,用工節約50%以上,能耗降低40%以上,用水節約20%以上,為行業智能化發展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持續抓好鋁的精深加工,2016年成立魏橋蘇州大學研究院,建設魏橋輕量化基地,攻克了一系列輕量化高端鋁材及零部件、先進金屬材料等關鍵技術,先后開發多種新型鋁合金產品,較現有的鋁合金型材,強度提高了20%,減重30%-50%,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今年以來,在省內多地布局新能源輕量化項目,持續打造輕量化零部件基地。
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條全系列600千安特大型陽極預焙電解槽,投產近10年來,整體技術一直保持國際領先水平,三次被評為電解鋁行業唯一的能效“領跑者”企業,被評為“國家節能標準化示范項目”。累計投資100多億元,在行業內率先實現了熱電、氧化鋁、電解鋁的超低排放,電解槽煙塵顆粒度、二氧化硫分別為2毫克和10毫克/立方米,遠低于國家標準的10毫克和100毫克/立方米,均為國際領先水平。目前集團擁有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省級綠色工廠1家。
魏橋近年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用科技賦能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推動企業由“創業魏橋”向“創新魏橋”“科技魏橋”加快轉變。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集團研發投入占比逐年遞增,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每年自行設計開發各類新產品4000多個,9家子公司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670多項創新成果獲得專利。2019年,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大學、中信信托合作,共建魏橋國科科技園項目,設立多個研發創新中心,引入創產項目40余個,開展120多個科教項目,引進、合作包括10名院士在內的高端人才超過150人,超高精細光刻膠、鋁基復材、彈性布基導線等多個項目建成,在解決國家重點技術問題上邁出了關鍵步伐。集團還建有魏橋創業院士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東省制造業創新中心等20余家研發平臺。積極承擔國家和省級重點研發項目。1個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面向織材行業機器人自動化關鍵技術及應用示范》已經啟動,2個山東省科技創新工程項目——《抑菌紡織品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基于鋁基的交通輕量化科技示范工程》,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果。
得利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鄭思敏:
在聚焦主業,適應新業態,建立起從源頭到終端、從田園到餐桌的綠色產業體系

得利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鄭思敏表示,得利斯是一家集良種豬繁育養殖、糧油及飼料加工、生豬屠宰、肉制品加工、生物工程于一體的大型食品產業集團。在國內率先推出低溫肉制品,是中國第一根西式低溫火腿生產者。率先引進冷卻肉生產技藝,填補了國內空白。率先引進高端發酵肉制品,國內首款高端發酵火腿“帕珞斯”在得利斯誕生。目前,公司年可屠宰生豬500余萬頭,倉儲糧食100萬噸,生產飼料100萬噸,加工大豆50萬噸,年生產各種生熟肉制品50萬噸。年產值達200億元,年可帶動2萬農民從事相關產業,帶動農民增收10億元。
近年來,得利斯堅持打造以肉制品深加主為核心的全鏈條綠色產業體系,經過37年的發展,現已形成低溫肉制品、發酵肉制品、速凍調理食品、速凍米面制品、牛肉制品、復合型預制菜等10大類、1000多個品種的產品系列。建成了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等4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山東省生豬健康養殖與豬肉加工技術創新中心等4個省級研發平臺,公司建設的檢測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實驗室,連續多次通過了英國FAPAS組織的高水平能力驗證考核,擁有較高水平的檢測能力,構建起了整個產業鏈的全程可控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的競爭優勢。
在聚焦主業的同時,積極研發新產品,適應新業態,向更加健康、營養、美味、方便的高品質預制菜食品方向轉變。集中力量加快了高檔預制菜新項目的建設,實現以項目促發展,以項目促轉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目前,得利斯在諸城市投資5億元建設的10萬噸預制菜智能智造項目一期已經建成,二期項目計劃今年11月建成投產,項目年可生產各類肉制品將達10萬噸,可滿足山東地區對于優質預制菜產品快速發展的需求。項目全套引進國內外先進生產線,實現高度的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建成后每年可增加銷售收入20億元,利稅2.5億元。另外,得利斯陜西基地5萬噸預制菜智能智造項目預計2023年11月建成投產。下半年,計劃開工建設江西贛州10萬噸預制菜智能智造項目,預計于2024年底實現投產,省外產能將達到15萬噸,將實現年產值30億元以上。
公司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建設完成500萬頭生豬產業鏈生產體系,達到年產值500億元的規模,真正建立起從源頭到終端、從田園到餐桌的綠色產業體系,助力全省預制菜產業的高質量崛起。
賽輪集團董事長劉燕華:
產業鏈協同和產學研合作的優勢突出,走出一條信息化帶動輪胎行業轉型升級的道路

賽輪集團董事長劉燕華表示,賽輪集團創始于2002年,是依托青島科技大學成長起來的一家輪胎企業,擁有得天獨厚的產學研基礎和產業鏈優勢,也是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示范基地。具備了多個行業的首個或唯一:是國內首家集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管理模式于一體的信息化生產示范基地;國內首個上市的民營輪胎企業;首個在海外設立生產基地的輪胎企業;國內首個自主研制出世界最大規格63吋的巨型工程胎的企業。賽輪集團始終專注于基礎研究和新材料應用,已經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轎車輪胎、卡客車輪胎、非公路輪胎三大成套輪胎制造技術體系,賽輪集團在全球擁有七大生產基地,十大營銷中心,已經成長為走向世界的國際化輪胎企業。
國橡中心經過十幾年的攻關,成功實現了化學煉膠技術的關鍵技術突破,顛覆了多項行業傳統理論,并得到了國際權威雜志《國際輪胎技術》的高度評價,通過這一技術制備的橡膠新材料被譽為“液體黃金”。賽輪應用這一新材料生產的輪胎產品,其綜合性能達到全球領先水平,能夠同時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提升抗濕滑和耐磨性能,打破了困擾世界輪胎行業一百多年的“魔鬼三角”定律。
液體黃金輪胎不僅抗濕滑性,也就是安全性能好,還靜音、舒適,具有高顏值的外觀,此外,節油性、耐磨性都有很好的表現,以燃油車為例,使用液體黃金輪胎百公里燃油可以節省5-10元,電動車原續航500公里,使用液體黃金輪胎保守估計可以續航550公里以上,解決電車用戶的續航里程焦慮。耐磨方面,以轎車輪胎為例,保守估計可以增加至少30%。2月16日,賽輪的液體黃金輪胎正式在國內上市,定位高端品牌,產品供不應求,目前正在加速推出新的型號。
賽輪在2020年發布了全球首個橡膠工業互聯網平臺“橡鏈云”,促進傳統橡膠產業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實現產業鏈資源最優配置和制造模式創新。圍繞智能制造,“橡鏈云”平臺縱向上實現了所有工序的“人、機、料、法、環、測”全面互聯,目前在海量互聯方面已經實現99%以上設備的互聯互通;橫向上實現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全面互通,平臺現已入駐3200余家供應商、2000余家經銷商以及70000多家門店。
依托“橡鏈云”,賽輪構建了模塊化、標準化、平臺化的快速推廣復制能力,投資新建工廠成本、建設周期、用工數量均大幅降低。借助“橡鏈云”平臺打造的數字化輪胎智能工廠,能夠提升產品質量和制造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創新服務模式。以制造成本、效率和質量為例,與2015年相比,2022年賽輪的單公斤制造成本下降12%,人均產出提升26%,綜合不良率下降39%。賽輪正在加速落地數字化轉型,通過全業務流程端到端打通,搭建大數據平臺系統,一個平臺,一套數字,通過數據洞察業務,提升運營效率和決策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