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東萬康食品有限公司檢測室對農產品品質進行檢測。 |
作為全國超級產糧大縣,齊河堅持科技賦能,大力發展智慧農業,不斷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導報記者 謝衛振 通訊員 王岳琪 5月27日,科產教融合與小麥產業發展推進會在齊河縣舉行。會上,由山東農業大學、德州市、齊河縣三方共建的山東農業大學德州(齊河)小麥產業研究院揭牌成立。 小麥產業研究院將組建起院士領銜、梯次分明、規模龐大的研發團隊。目前,已明確重要性狀基因發掘與種質創新、育種技術創新等7個主攻方向,通過聚焦小麥產業重大科學問題和產業技術難題開展聯合攻關,助推當地“噸半糧”示范區創建。 作為全國超級產糧大縣,齊河縣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科技賦能,大力發展智慧農業,不斷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奮力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積極探索、走在前列。 實現種地全程機械化 5月10日,在齊河縣“噸半糧”核心區的一片麥田里,山東齊力新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種植主管李建國正通過手機軟件查看土壤墑情。“這片700畝的麥田周圍共安裝了16組攝像頭,我通過手機軟件可以對苗情、蟲情、墑情等進行實時監測。”李建國指著一望無邊的麥田告訴記者。 作為種植主管,李建國一個人就管理著4000畝地。“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過去種地全靠人扛牛拉,一個人最多能種10畝地,現在無論是澆水施肥打藥,都能實現手機遠程操控,一個人管幾千畝地不在話下。”說起這些年種地的變化,李建國深有感觸。 如今,在齊河,種田已從“靠經驗”發展到“靠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投入應用,農田安上“智慧大腦”,“人在干、云在轉、數在算”,越來越多綠色高產農產品高效出農田、精準走市場。 在齊河縣“萬畝方田·黃河水鄉”示范區,眾多農業方面的高新技術匯聚于此,為農業高質高效發展賦能——實施水利部節水灌溉試點項目、千億斤糧食產能增加項目等系列農業項目,打造了節水、增效新模式,高標準糧田建設處于領先水平;依托綠豐種業公司大力實施現代糧食種業提升工程,繁育了濟麥22、濟麥44等優質良種,良種覆蓋率達到100%;搭建了以“齊力農邦”農服信息化服務平臺為代表的智慧農業平臺,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化管理。與此同時,齊河整合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科研院所資源,引進隆平高科等科技型企業,形成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規模生產培育體系。 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我們的掛面以‘黃河糧倉’齊河縣的優質小麥為原料,麥香濃郁,天然健康,孕婦可放心食用。”5月19日下午,山東萬康食品有限公司線上直播銷售十分火熱。 “好麥出好粉,好粉出好品。我們公司生產的面食,用的面粉全部是咱齊河當地的小麥,做出來的面食起發度好、色澤光亮、麥香濃郁、口感勁道,非常受客戶歡迎。”公司經理張豐澤告訴記者,優質的齊河小麥生產出來的面粉,具有面筋好、口感好等特點。 在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的大戰略下,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由“粗”轉“精”勢在必行。2021年,在齊河縣農業農村局的推動和支持下,山東萬康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小麥功能性科技研發中心,與國家級科研院所合作,開展食品安全與營養品質檢測、小麥營養功能性產品研發工作。目前公司研發的降糖饅頭、胚芽掛面等功能性產品已投放市場,反響很好。 為完善“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產業鏈,齊河積極培育壯大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完善扶持政策,瞄準“人、地、錢”等要素加強政策供給,加大對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為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同時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增加研發投入,提升加工技術和裝備研發水平,打通農產品加工技術關鍵環節和瓶頸制約。 目前,焦廟鎮食品產業園基本具備企業入駐條件。“萬畝方田·黃河水鄉”示范區將以焦廟鎮食品產業園為核心,加快糧食倉儲、物流、加工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打造糧食加工、飼料生產加工、食品深加工、倉儲物流以及綜合服務等板塊。依托規模化大中型糧食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采用先進加工裝備,研發一批精深加工糧食產品,培育一批糧食收儲和流通龍頭企業,推動糧食市場流通體系進一步轉型升級,進而推進傳統主食食品工業化生產,提高優、新、特產品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