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實習生 楊佳琪
山東第16家市屬文旅集團終于來了!“好客山東”不斷出圈,山東各市文旅力量也在持續壯大。近日,德州文旅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德州文旅集團”)組建工作獲當地政府批復。據經濟導報記者觀察,除德州外,山東其他15市均已成立市屬文旅集團,市縣級文旅集團超過50家。
山東省市縣各級文旅集團深耕地方并走在全國前列。國資引領下,全省16市文旅板塊集結,下一步如何發展值得期待。
“文旅集團類似于專業性平臺公司,有關旅游板塊的基礎設施建設會通過文旅集團進行,是政府與民營文旅公司等文旅社會力量之間的一個紐帶。”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地方市屬文旅集團未來在產業鏈延伸、產業協調領域十分重要,能夠幫助企業相互借力,形成區域文旅品牌。
山東第16家市屬文旅集團來了
隨著一紙批文的公布,即將組建的德州文旅集團架構逐漸清晰。
5月24日,德州市人民政府官網公開披露了德州文旅集團組建工作的相關批復,要求德州市國資委及時做好集團工商注冊登記等有關手續,盡快投入運作。批復日期為2023年5月16日。
德州文旅集團定位為全市重要文旅資源整合主體、重大文旅項目綜合開發主體、新型文旅業態引領主體,業務主要包括旅游開發、會展經濟、文化商業、文化保護等,具體承擔相關領域的投融資、重點項目建設、資產管理運營等。
公司構架上,德州文旅集團將按《公司法》設立為有限責任公司,依法規范設立董事會和經理層,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注冊資本10億元。股東方面,德州市國資委、德州財金集團、德州城投集團分別占股20%、10%、70%。
組建過程中,德州通過整合文旅類資產資源,為即將成立的德州文旅集團添“家底兒”。經濟導報記者查閱發現,德州文旅集團成立后的首批資產主要來自第一大股東德州城投集團。
按照批復,德州城投集團將持有的大劇院資產注入德州文旅集團,將旗下德州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62.7451%股權、德州大運河發展傳媒有限公司100%股權、德州金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德州長河文旅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德州長河文旅”)100%股權(含文化科技中心資產)劃轉至德州文旅集團。另外,德州市國資委、德州市財金集團分別將持有的德州天衢建設發展集團10%、5%的股權劃轉至德州文旅集團。
經濟導報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目前德州市國資背景的文旅企業已經有幾家注冊在案,均于近兩年成立。如上文所述,德州長河文旅由德州城投集團100%持有,公司成立于2021年2月,注冊資本2000萬元;成立于2022年6月的德州天衢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為德州天衢建設發展集團全資子公司。此外,還有成立于2022年4月的德州交投文旅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德州交投文旅”),由德州市交通運輸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100%控股。
德州文旅集團何時成立?文旅資源的整合又將如何進行?5月31日,經濟導報記者撥通德州文旅集團批復文件政策咨詢電話,工作人員表示,“組建工作正在進行中。”
事實上,組建德州文旅集團,德州早有籌謀。在今年2月8日召開的省屬企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議暨省屬企業、市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德州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徐宏城作典型交流發言時就透露,“聚焦主責主業,新組建3戶市屬一級集團,今年計劃籌建市文旅集團,國有經濟布局持續優化。”
組建德州文旅集團,是德州市國資委今年的專項規劃。在德州市國資委披露的《2023年的業務工作要點》中,組建市文旅集團作為加快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舉措之一,被列為第13個專項。
市屬文旅集團集結“唱大戲”
一業興帶動百業旺。近年來,全國各地強力推進“旅游+”戰略,堅持融合式發展。在文旅融合的這股浪潮中,山東底氣十足。
近兩年,山東加強市場主體創新培育力度,塑造山東文旅產業新優勢,努力培育文旅市場復蘇提振和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自2022年起,山東推出“百企領航”培育計劃,圍繞文化創意和精品旅游產業重點領域,梳理遴選各產業鏈“鏈主”企業,集中力量支持、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文化和旅游領航型企業。同時,鼓勵引導16市和文旅產業發展較好的縣(市、區)整合優質資源,組建并培育壯大一批綜合性文旅企業集團。
據經濟導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1月,山東15家市屬文旅集團或新組建成立,或更名。山東市屬文旅企業紛紛邁入集團化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不過,經濟導報記者梳理發現,山東各市市屬文旅集團的權屬級別并不一致。目前,省內各市文旅集團有市屬一級企業,由當地國資委直接控股。此外,隸屬于城投等投融資平臺旗下的市屬國企二級機構也不在少數。
經濟導報記者通過地方政策咨詢電話了解到,此次即將組建成立的德州文旅集團雖由德州城投集團控股(持股比例70%),但屬于市屬一級企業。
山東各市屬于市屬一級企業的還有濟南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濱盛文旅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濱盛文旅集團”)、濟寧孔子文化旅游集團、威海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威海文旅發展集團”)、棗莊市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泰安市泰山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泰山文化旅游集團”)。
其中,濱盛文旅集團成立于2020年2月,是按照濱州市委、市政府“富強濱州”戰略部署組建的市屬八大投融資平臺之一。威海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8月16日,注冊資本5億元,擁有直屬單位14家,是威海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的唯一一家市屬國有文旅產業專業化運作平臺.
省內沿海旅游城市成立較早的旅游集團,近年來在當地企業中的地位也得到提升。如,2013年成立的青島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在2015年12月被列入青島市直企業序列。
還有不少文旅集團成立后,屬于市屬國企權屬機構。如濰坊市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濰坊文旅集團”),以及煙臺市軌道交通集團100%控股的煙臺市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
濰坊文旅集團是2020年12月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文化旅游資源整合平臺、產業發展平臺、投融資平臺”的戰略部署要求新組建成立的市屬國有控股企業,權屬于濰坊市城市建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濰坊市國資委監管企業。
專業化運營劍指資本市場
隨著文旅產業的發展,集團化、規模化、專業化運營特點愈發明顯。2022年12月,“淄博市文化旅游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淄博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淄博文旅集團”),這標志著公司邁入集團化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數據顯示,成立于2016年的淄博文旅集團到2022年統籌推進資本運營、文化旅游、教育體育、康養服務四個主業板塊,資產規模壯大到128億元,成功獲評AA主體信用等級。
值得一提的是,有市屬文旅集團已經有了對接資本市場的目標,提出上市戰略。
2022年1月,泰安成立4家市屬企業集團,其中就包括泰山文化旅游集團。據悉,泰山文化旅游集團是泰安市委、市政府主導組建的建設文旅勝地康養福地的市屬大型文化旅游領軍企業,作為泰安市文化旅游產業綜合服務平臺、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運營平臺、文化旅游產業投融資平臺,整合現有文化旅游資源,突出運用泰山品牌優勢和文化資源。泰山文化旅游集團在成立之初已明確,積極推進“上市”工作,集團重新整合部分優質并清晰的資產,按照相關規定和程序,推進“泰山旅游”掛牌上市,做大做強泰安市文旅產業。
董彥嶺表示,文旅集團有自己的長板,擁有一些文旅資源并進行管理,進行整體性的開發和建設,防止旅游資源流失。地方還有一些民營文旅力量,這些民營文旅優勢是在專業和運營上,但資本方面相對較弱。希望國資文旅集團與民營文旅力量能結合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