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創新突破,漸成燎原之勢。大力實施智能制造發展戰略,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各類產業順勢生長,在齊魯大地上繪就出繁榮發展的新畫卷。
山東元素助力騰飛
在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中,山東從不缺席。C919上的山東元素就格外亮眼:航空工業濟南特種結構研究所承擔了C919飛機雷達罩設計、研發和制造工作,國家超級計算機濟南中心為C919項目提供高性能計算服務,山東中航和輝航空標準件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飛機鉚釘制造……大飛機C919圓夢藍天,山東制造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此次C919的制造中,航空工業濟南特種結構研究所承擔了C919飛機雷達罩設計、研發和制造工作!袄走_罩是飛機的重要組成部分,相當于飛機的‘眼鏡’。”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濟南特種結構研究所所長軒立新介紹說,所里發展民機產業成績顯著,助力國產大飛機展翼遠航,交付數量比2021年同比增長66%;超額完成經營指標,營業收入同比去年攀升25.5%;型號研制取得重大技術突破,電磁隱身結構實現穩定交付;市場開拓碩果累累,實現55型新爭取項目落地。

南山鋁業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為波音、空客、中商飛等全球知名主機廠提供航材的企業,也因為此次C919的首次商業載客飛行而備受關注。經濟導報記者從南山鋁業官方獲悉,南山鋁業參與協助研發國產大飛機C919項目部分產品并成為其供貨商之一,公司的航空板業務將隨著國產大飛機的市場規模擴大而再獲拓展。
大型客機制造因技術復雜和尖端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一項跨學科、跨行業、跨地域的復雜系統工程。自2017年3月起,南山鋁業就參與國產大飛機C919的研發工作,目前已通過2系和7系多個合金型號厚板及薄板產品的認證,并已開始批量供貨。主要應用于機身框、隔板、機翼壁板、翼梁及翼肋等部位,其中7系鋁合金厚板已應用于C919、ARJ21等機型生產,F階段,南山鋁業還參與了C929部分產品的研發工作。
讓“黑科技”走進現實
在濟南市高新區創新谷北京理工大學前沿技術研究院,山東造外骨骼機器人讓科幻走進現實生活,讓人秒變“大力士”,是絕對的“狠活”。
“穿戴這款‘外骨骼’機器人,搬一個50公斤的物品,可助力40公斤,而它自身的重量僅有5.2公斤!苯,北京理工大學前沿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聶天星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這讓科幻變為了現實的機器人。“我們使用了強度非常高的碳纖維材料,現在產品的重量,在國內可以說是最輕的。更為神奇的是,這款機器人能準確判斷使用者的意圖,比如人想彎腰搬東西時,它能跟隨人體彎曲,起身時及時向腰部提供助力。這是因為它融合了復雜運動自適應等多項先進技術,依靠機械結構或者電能來提供動力!
聶天星介紹, “外骨骼”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尤其在應急救援、物流行業、制造業流水線、電力維護等領域,都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保護作業人員身體健康。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濟南已經造出了多種多樣、科技感十足、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目前“外骨骼”產品上游零部件,有90%為濟南本地企業提供,下游經銷商、渠道商80%為濟南本地企業,目前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業鏈。
山東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李衛民介紹,該研究院孵化的企業到目前為止有40余家,都是落地濟南。截至目前,濟南市已有71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并在全國率先制定了新型研發機構備案認定、登記管理、政策扶持等相關制度,形成了新型研發機構連線成片的聚集效應。未來,像“外骨骼”機器人這樣的“黑科技”,將越來越多走進現實。
無人駕駛拖拉機、能聊天的彩電、汽車“充電寶” 山東制造業處處充滿“黑科技”。山東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聚焦“十強”產業,山東組織實施了一批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關鍵核心技術持續取得重大突破,在智慧交通、云計算、生物技術、海工裝備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海洋、農業等領域科技創新能力達到全國領先,“山東制造”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利好政策促成生態圈
在利好政策下,企業已經成為科技創新的主角。
在濰坊正達實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100多臺自動化注塑機正在滿負荷運轉。每天有近4000套VR手柄配件從這里下線,年產值可達5000多萬元!半姵刂Ъ苁荲R手柄的核心部件。為了實現產品輕量化的目標,就要在產品的重量上做文章,既要提高脫模效率,還要盡量將產品的壁厚做薄。我們通過專業的模具設計,在保證產品性能的情況下,重量減輕了近一半,成本降低近10%!睘H坊正達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耿桂濤介紹說,近年來企業發展勢頭迅猛,也得益于濰坊良好的產業基礎。

經濟導報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濰坊擁有良好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集聚了一批硬件生產、軟件開發、內容制作等領域的創新企業,“雨林型”產業生態圈雛形漸成。隨著濰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持續高速增長,規模已突破千億,形成了以歌爾為“鏈主”,以共達電聲、浪潮華光等企業為骨干的消費電子產業鏈,以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華光光電為龍頭的光電產品產業鏈,布局了濰坊元宇宙科創產業園、坊子區元宇宙產業配套園等一批元宇宙專業園區。
山東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加快科技管理職能轉變,提高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數據顯示,近5年來,山東共有1229個項目獲得省科技獎勵,其中,企業牽頭467項,占比近四成。與此同時,山東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探索競爭立項、定向委托、組閣揭榜等新型組織模式,打造有組織科研新模式。
“科技自立自強是引領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手中,才能從容應對風險和挑戰!鄙綎|省科學技術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堅持“抓戰略、抓改革、抓規劃、抓服務”的定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政策引導,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讓創新潛能充分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