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5月30日,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優化法治營商環境 助力企業信用修復”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強化信用平臺建設,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實現重大突破。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累計歸集信用數據155億條,居全國前三。全省信用門戶網站已公示全省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3035萬條,公示全國信用“紅黑名單”信息348萬條,總瀏覽量突破1.9億次,為社會公眾提供準確、方便、快捷的服務。2019年7月,我省依托信用中國網站行政處罰信息協同修復系統,實現了信用修復一窗受理、聯動審核、一網通辦、同步修復,“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截至目前,信用中國(山東)網站累計為3萬多失信主體修復行政處罰信息8.4萬余次。
山東強化“信易+”應用,信用惠民便企不斷深入。圍繞助企紓困,開發建設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山東省級節點,已接入23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共入駐金融機構2692家、企業267萬家,去年以來發放貸款6200多億元,積極發揮信用數據價值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圍繞信用承諾,對信用狀況好的申請人,適用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制等措施。在剛剛結束的“信用承諾實踐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全國現場會”上,山東3個案例成功入選全國優秀案例,1個案例入選全國特色案例,數量居全國前三。
強化聯合懲戒,進一步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省發展改革委、省法院建立失信被執行人共享機制,對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在信用中國(山東)網站進行公示,在全省各級政務服務大廳提供信用核查,相關部門依法依規采取市場禁入、限制招投標等聯合懲戒措施。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5萬失信被執行人履行義務后被移出失信名單,失信被執行人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可以說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對失信被執行人起到了有效的警示震懾作用。
據悉,信用信息修復的方式包括移出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終止公示行政處罰信息和修復其他失信信息。對于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和其他失信信息的修復,按照“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對信用信息公示和修復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的原則,由認定單位受理相關修復申請,比如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重大稅收違法失信主體名單等,分別由法院、市場監管和稅務部門來認定并受理信用修復申請,通過協同修復機制,同步在信用中國(山東)網站修復并終止公示。對于行政處罰信息的修復,一般行政處罰信息最短公示期為三個月,最長公示期為三年,其中涉及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等領域行政處罰信息最短公示期一年,最短公示期屆滿后,方可按規定申請修復提前終止公示,最 長公示期屆滿后,相關信息自動修復并停止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