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5月28日,全面注冊制新規發布實施已滿百天。新規實施以來,A股資本市場現一批“優質優價”新面孔,“久退不下”的一批劣質企業被淘汰,全面注冊制下的上市公司加速“新陳代謝”,質量整體向好向優。面對豐富的投資標的,個人投資者選股隨市而變調整思路。
全面注冊制改革既關乎存量,又劍指增量。
全面注冊制充分發揮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評價引領和約束作用,能夠有效提高已上市公司的質量。再融資以及并購重組相關規定的優化,也讓上市公司有了更大的運作空間。
“監審分離”,是注冊制改革的一大變化。交易所審核、證監會注冊的架構權責更加明確清晰。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理念得到有效貫徹,把選擇權交給市場,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全面注冊制改革后,IPO排隊企業的等候時間減少,企業上市進程加速,新股發行數量顯著增加。
Wind顯示,截至5月29日,今年新增A股上市公司132家。滬深主板成為全面注冊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年內新增主板上市公司37家,較去年同期的24家,增長13家。從山東來看,年內新增8只魯股(A股),較去年同期多增1家。其中2家在主板上市,3家登陸創業板,3家登陸北交所。
全面注冊制改革既優化上市入口,又重塑退市出口。
企業上市標準得到優化,對上市公司的包容性提高,發行審核流程進一步優化。發行市盈率限制取消,優質優價,為更多好公司上市A股拓寬了道路。同時,全面注冊制下,上市門檻并沒有降低。
5月15日,全面注冊制實施以來的第一個IPO失敗案例出現。上交所披露,中天氟硅在滬市主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IPO暫停鍵同樣出現在山東IPO排隊企業身上。5月25日,金潤股份被北交所上市委“暫緩審議”。其業績下滑、產能利用率與募投項目的合理性與必要性等被上市委審議會議重點關注。這充分說明,全面注冊制下,擬上市公司也應充分審視自身發展狀況,重新判斷IPO的可能性。
全面注冊制下,企業上市渠道通暢,殼公司價值不再,質量難以提高的劣質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出清。同時,投資者話語權進一步凸顯。Wind顯示,全面注冊制制度規則實施以來,A股共有6家上市公司退市,3家為面值退市。對比去年全年,僅有1個面值退市案例。
全面注冊制改革既豐富了投資標的,又倒逼投資者不斷學習做出更理性的判斷。
全面注冊制下,新股量增,表現大幅分化,打新不再穩賺不賠。年內新增的132家A股上市公司中,103家上市公司上市首日股價上漲,24家上市首日股價下跌,5家持平。巨能股份(871478.BJ)、中電港(001287.SZ)上市首日飆升逾2倍;上市首日跌幅接近20%也個別存在,如濤濤車業(301345.SZ)。這對投資決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意味著投資者必須掌握更全面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