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服務型制造創新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管理科學學會服務型制造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同濟大學教授 趙海峰
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5月25日,在由中國(國際)機器人與高端裝備產業聯盟、濟南(國際)機器人與高端裝備產業協會等機構主辦的“產業鏈生態大會暨2023京滬黃金線高峰論壇”上,趙海峰分享了發展服務型制造的產業形態及趨勢。
工信部于2016年、2020年分別出臺了《發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指南》和《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制造業企業不斷增加服務要素在投入和產出中的比重,有效推動了制造業轉型升級。2023年4月,《質量強省建設綱要》中要求,全面提升服務業融合發展質效。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深化業務關聯、鏈條延伸、技術滲透,加快產業融合步伐。以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支持服務型制造發展,實現制造業延鏈增值。
數字化助力“彎道超車”
服務型制造,是工業化進程中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一種新型產業形態,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趙海峰表示,他們曾走入諸多企業調研,企業開展服務型制造期間通常需要復雜的系統性調整,企業要重新思考自己的組織架構、流程、產品、運營內容,找到制造與服務的真正融合。制造業企業通過創新優化生產組織形式、運營管理方式和商業發展模式,不斷增加服務要素在投入和產出中的比重,從以加工組裝為主向“制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有利于延伸和提升價值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從“賣產品”,到“賣產品+賣服務”,向后延伸價值鏈,把利潤最大化。從“賺一份錢”,到“賺兩份錢”。
以IBM公司為例,早期企業以打印、磁帶為主,后以大型主機S360為核心迅速占領市場,成為行業領導者。20世紀90年代初期因機構臃腫和孤立封閉的企業文化虧損高達160億美金,面臨被拆分的危險。在郭十納為IBM掌舵后的9年間,IBM通過強調“服務價值和按需電子商務”(e-businesson demand)重新贏回了領先地位,持續贏利,股價上漲10倍,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之一。從一個傳統的制造企業向服務企業成功轉型,成為IT企業爭相學習、研究和模仿的目標。
如今互聯網思維漫灌而過,制造業的商業模式正在發生巨變。西門子、華為以及各行業的領軍企業都在怎樣轉型?又是如何做到的?答案是——數字化。
數字化助傳統制造企業向服務型制造轉變。舉個例子,比如窗簾的生產企業,單純傳統的手動開閉窗簾就是傳統制造業,也是最基礎的產品生產;而加入了雙頭開關后,可以實現自動開閉,就加入了自動化的功能;再進一步可以引導使用者利用App進行開關,這就用到了數字孿生技術;再提升一步,能設定時間開關,還可以根據當天光照強度進行開閉,這就是智能制造。所以現在很多傳統型制造企業都在嘗試將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相連,就延伸出了數字人、數字孿生、智能制造等創新模式。可以說,服務型制造就是數字化提升的制造,更是制造領域可以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途徑。
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探索“山東模式”
服務型制造要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比如以前買車可能要追求發動機性能、要歐美品牌,但很多消費者在車報廢的時候卻有很多按鈕功能都未曾使用過,這就是以工程師為導向,核心是工程師,所以很多產品從設計之初未必是消費者需求的。以前做CD、VCD的企業投入大量技術研發,但產品出來后發現電腦的光驅沒有了,這就是非常遺憾且造成了社會資源浪費的產業現象。如今,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現在的社會發展,個性化、品牌化、綠色化、娛樂化等形式的消費逐漸成為主流。制造型企業應該深刻認識到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就是理念的轉變。
來山東調研,看到了諸多在服務型制造方面進行探索的山東企業。青島的紅領,一家服裝制造企業卻以C2M為核心,實現了“一人一版,一衣一款,大牌面料、全球直采,AI量體,7個工作日成衣”,更好滿足消費者主權時代的個性化需求,被譽為“中國C2M服裝智能定制第一股”。國貨小鴨推出了“智享+”系列,通過產品應用技術的持續創新與迭代升級,為客戶提供智能化的使用體驗和人性化的功能設計,形成全屋定制電器解決方案。
可以說,制造業服務化轉型最基本的商業邏輯就是講整體解決方案,既滿足客戶真實需求,又增加制造業企業收入。最重要的是它給客戶最終提供交叉銷售的入口,幫助其賣其他的產品。企業應立足全面對接市場需求,不斷提升需求感知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形成同步實現客戶價值和企業自身價值的雙贏格局。產品服務專業化,就是支持企業聚焦自身核心業務,建立健全基于制造的服務系統和基于產品的服務系統,提升服務型制造的專業化和精細化水平,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推動流程再造,切實推動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的融合發展。通過提高服務價值,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和業務形態,提升產品附加值,由提供設備向提供系統集成總承包服務轉變,由提供產品向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方向發展。
山東作為41個工業門類齊全的省份,制造業發達,山東制造企業也在服務型制造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目前屬于從“生產型制造”到“服務型制造”價值鏈躍遷的階段。山東應持續推進服務型制造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抓住這個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期,著眼于企業實踐層面,涵蓋服務型制造的重點模式,加大服務投入,提升服務收入,創新服務模式,探索一批可復制的服務型制造“山東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