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工信部等十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健全成果項目庫和企業需求庫,推動一批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到中小企業落地轉化,促進中小企業產出更多高質量科技成果,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中小企業具有強烈的創新動力和活力,既是創新成果的供給方,更是創新要素的需求方。提高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將增強企業發展韌性,是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但當前科技成果轉化還存在“找不著”“談不攏”“難落地”等困難;成果怎么找、需求與供給之間如何對接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提升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力勢在必行。
“賦智”專項行動無疑將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創新來源問題。其突出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圍繞科技成果產生與匯聚、成果供需雙方精準對接、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等環節部署措施,有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有成果、轉得好、持續轉”。
提升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力,一方面,應分層次、分領域建設科技成果項目庫,強化產業需求對接,加大先進適用技術供給,調動行業部門、協會、園區等多方資源,深挖中小企業多樣化技術需求。通過聯合開發、中試熟化等手段,加快科研成果向實用化轉化,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應構建行業、地方縱橫結合的科技成果資源轉化服務體系。加強產學研協同,通過央地聯動、大中小企業攜手、公益性服務和增值性服務結合等多種形式,為中小企業培優扶強營造良好環境。
除此之外,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是釋放大企業創新活力、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潛力的有效渠道,應建立精準高效的對接機制。通過大企業精準“發榜”,中小企業“揭榜”攻關,攻克一批產業技術難題,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合力,實現創新需求由市場提出、創新主體由市場選擇、創新成果由市場驗證,切實推動解決產業技術難題,提高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和專業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