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個人購買二手車很少申請車貸,但知名調研機構君迪上周發布的《2023中國經銷商汽車金融滿意度研究》(下稱《研究》)顯示,2022年,二手車金融滲透率首次追平新車金融滲透率,且兩者滲透率均達到64%,皆創下歷史新高。
經濟導報記者采訪發現,目前濟南的二手車消費,申請汽車金融服務的依然不多。二手車商認為,其根本原因還在于二手車流通的階段性低迷,拖累了金融服務的市場表現。
不過近年來,二手車金融服務確實是蓬勃發展,相關產品利率越來越低、服務越來越好,再加上二手車流通的不斷規范,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在二手車消費方面,汽車金融將起到更積極的作用。
二手車貸款未滲透至消費端
大概是工作日的關系,5月23日,當經濟導報記者走訪濟西二手車交易市場時,發現偌大的展廳內整齊排列著各類車輛,與市場內三三兩兩的顧客對比鮮明。
《研究》認為,二手車存量的增加,以及金融機構的大力投入,是二手車金融滲透率大幅提升的兩大主要驅動因素。
不過,經濟導報記者走訪獲悉,市場內不止一家入駐商戶反映,近兩年申請車貸購買二手車的客戶并沒有顯著增加;今年一季度以來,由于交易量一直沒起來,二手車貸款單量更是同比下滑。
某信貸公司汽車金融業務負責人劉斌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相對于新車貸款,二手車金融業務顯得先天不足:“具體來說,額度低、首付比例大、利率高、還款時間還短,再加上二手車價格相對新車更低,所以個人消費者申請二手車貸的并不多。”該信貸公司與某開展二手車金融業務的銀行有合作關系,業務同時涉及新車和二手車貸款。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研究》提及,今年“還對融資租賃、二手車零售信貸、車險及類車險服務產品等內容進行系統性衡量,同時也將調研范圍由傳統燃油車汽車金融市場,擴展至新能源汽車金融市場。”
“很多網約車平臺、汽車租賃公司的運作模式,都屬于汽車融資租賃,或許《研究》把這些也納入了統計口徑吧。”劉斌表示。
向新車貸款“看齊”
相對于新車貸款,二手車貸款額度更低、首付比例更大、利率更高、還款時間還短。
經濟導報記者查詢平安銀行官網發現,平安銀行的二手車貸款額度不高于車輛認定價值的一半,要求購買車輛使用年限不超過5年,車輛行駛里程不超過10萬公里,車輛認定價值8萬元以上,貸款期限12-36個月。
相對而言,新車貸款額度放寬至80%,期限放寬至60個月,也沒有車輛價值認定等門檻。
在車輛價值認定方面,新車參考的基本是成交價格,但二手車的參考標準則相對復雜。據介紹,開展相關業務的銀行等金融機構,有著不同的評價體系,導致二手車的認定價值明顯低于成交價,貸到手的錢也就不足成交價的一半。
此外,新車銷售在汽車4S店等場景的加持下,十分適合植入綁定信貸、車險等金融服務;《研究》也顯示,與汽車金融直接相關的汽車金融業務傭金和車險類業務傭金分別占經銷商整體利潤的13%和12%,兩項業務合計產生的利潤,已占據經銷商利潤的25%。
以上都是二手車消費沒有的先天條件,但現在,二手車金融服務卻在努力向新車標準看齊。
劉斌回憶稱,在2020年以前,二手車貸款利率一直在8厘(年利率9.6%)以上;“但現在,我們公司最終執行價格,已經不足5厘(年利率6%)。”他認為,對照4厘(年利率4.8%)左右的新車車貸利率,現在二手車車貸利率已經可以與其相提并論了。
“此外,二手車貸款提前還款往往要付違約金,但現在很多產品也像新車車貸一樣免去了違約金。這樣客戶配置起資產來也就更方便了。”他表示。
“盡管目前產品仍顯薄弱,放貸限制仍然很多,但二手車金融服務確實正向著新車看齊。”劉斌說。
發展、規范、認可
談起二手車貸款,劉斌坦言,早些年該領域多是信貸公司在操作,“二手車金融的主要風控難點在于交易環節較多,每一個環節都有風險。”他說。正因如此,該領域才罕有銀行涉足。
數據顯示,在2015年前后,我國二手車金融滲透率在10%左右。“在當時,信貸公司經常通過類似于‘零息’‘免手續費’等話術吸引客戶,再巧立名目‘薅羊毛’。”劉斌表示,“盡管當時市場滲透率較低,但這套新車貸款耳熟能詳的話術,二手車貸款都用上了。”
隨著經濟的發展,房住不炒成為共識、現金貸管控成為大趨勢。車貸,包括二手車貸款,開始被認為是較好的零售信貸資產。
此時,以平安銀行為代表,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涉足二手車金融,劉斌他們公司也開始與銀行展開深度合作。“銀行在資金輸出與風險管控方面,確實起到了‘市場壓艙石’的作用。”他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時期,二手車流通領域也在自我調整。某受訪商戶指著辦公室墻上掛著的授權書回憶說:“大浪淘沙,當年很多與我們合作的機構和線上平臺,現在都已經退出了;而經受住考驗的公司,一定是講誠信的,且有著穩定經營模式的。”
也就是在那時候,劉斌開始在濟西、洛口、藍翔等二手車交易市場常駐辦公。“穩定的渠道,可以有效降低信貸的風險。”他認為,二手車銷售與二手車金融的發展相輔相成,“二者都是邊發展、邊規范、繼而也受到了市場的認可。”
《研究》還提到,目前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從增量時代邁入存量時代,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的持續增長,以及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份額的逐步提升,汽車金融市場也隨之產生了一系列新變化。
在展望二手車金融的未來時,劉斌認為,現在還缺少一個飛速發展“契機”。“就看二手車流通什么時候能再次活躍起來了。”他表示,“不可避免的是,活躍的市場會帶來‘壞賬率’的提升。但相信,汽車金融一定會成為二手車流通的正向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