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是2023年最后一個交易日,在基金爭奪年度收益率排名的同時,2024年第一批新基金發行也正式“定檔”。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節后第一周,易方達基金、安信基金、華夏基金、富國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15家基金公司啟動新基金發售。相關產品包括易方達悅和穩健一年封閉運作債券基金、安信90天滾動持有債券基金、華夏中證全指信息技術ETF、富國價值發現混合基金、景順長城卓越成長混合基金等在內的16只新基金。
不僅如此,從已披露的基金公告看,2024年1月份,有38只新基金“整裝待發”。其中,不少產品的擬任基金經理擁有較高的知名度。
比如,將于2024年1月2日發售的華安睿信優選混合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是有12年投研經驗的資深基金經理、華安基金投資部多元資產組負責人陸奔;1月8日發售的財通資管創新醫藥混合基金,擬由在管產品歷史業績領跑的基金經理易小金管理。
從2024年“開門紅”新基金的布局思路來看,權益基金占主導位置。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有14只,占明年待發新基金的37%。另有11只封閉式基金,占明年待發新基金的28.9%。
今年以來,A股走出持續震蕩行情,公募基金新發市場規模收縮,基金發行數量和發行總份額逐次下降。以基金成立日為統計口徑,截至12月28日,2023年新成立基金數量為1271只,低于2022年同期的1545只;總發行規模為1.1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5萬億元的年度規模差距較大。
發行結構上,無論是數量還是發行規模,債券型基金都是今年發行市場的主力。382只新成立的債券型基金合計發行規模達8198.63億元,占整體發行規模的71.08%。權益型基金的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縮減明顯,股票類基金除ETF擴張明顯外,主動管理型基金募集較難。
據華泰證券統計,2023年,公募市場景氣度處于相對低位,今年以來管理總規模同比增加6%,較2018至2022年19%的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增速明顯下滑。
今年權益基金整體表現不佳,投資者滿意度較低,部分聚焦小微盤、持倉分散且利用量化手段增厚收益的主動權益類產品表現較好。另外,債券基金表現穩定,QDII基金總體表現亮眼,但分化也比較明顯。表現居前的多是投資于海外市場的基金產品,得益于今年黃金價格上漲,黃金ETF基金表現突出。
摩根士丹利基金多資產投資部武國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日趨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投資需要更廣泛的視野,從全球著眼,隨著市場不確定性增大,資產價格波動加劇,各類資產間的相關性也需要不斷審視。而多資產投資在幫助投資者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方面,可以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上海地區一位外資公募人士在談及明年的資產配置時對記者表示,大批新基金集中發行,透露出場外資金對A股市場未來走勢的信心。(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