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1.58萬億元,增量超去年全年;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6萬億元,運輸服務保障能力不斷加強;進出口總值37.96萬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一組組數據折射出中國經濟穩的基礎不斷夯實,進的動力不斷增強。
21.58萬億元——金融“血脈”暢通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今年以來,金融潤澤實體經濟作用增強。
央行數據顯示,前11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1.58萬億元,同比多增1.55萬億元,增量已超過去年全年。
專家認為,前11個月貸款增量超過去年全年,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保持穩固;11月末貸款余額增速為10.8%,仍明顯高于名義經濟增速。
在貸款保持較快增長勢頭的同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能明顯改善。數據顯示,10月末,“專精特新”、科技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貸款分別同比增長17.7%、22.1%、15.7%,均明顯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10.9%);上述3類企業10月末中長期貸款增速分別達到41.1%、92.2%、46.8%,保持高速增長。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進一步得到運用,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小微企業及房地產行業等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從數據看,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較為有力。1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91.2萬億元,同比增長10%,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個、2.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7.59萬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3.3個百分點。
專家認為,M2、社融增速處在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并高一些的水平,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較為有力。
3.6萬億元——
交通“脈搏”強勁
交通運輸業是實體經濟的“大動脈”。我國牢牢把握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這一奮斗目標,圍繞“人享其行、物暢其流”這一美好愿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取得新成就,為國民經濟回升向好注入強勁動能。
綜合立體交通網越織越密。前11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6萬億元;綜合運輸服務更加便捷,336個城市實現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累計建成充電樁2萬個……
運輸服務保障能力不斷加強。前11月,我國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555.9億人次,同比上升34.8%,預計全年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近300億人次,同比增長52%。前11月,完成貨運量500.2億噸,同比增長8.1%;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55.1億噸,同比增長8.4%,完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8億標準箱,同比增長4.9%;郵政寄遞業務量完成1463.1億件,同比增長15.8%。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李揚日前表示,交通運輸部將不斷鞏固和增強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回升向好的態勢,全力以赴保通保暢,努力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物流降本增效,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有力保障城鄉融合發展,全力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鐵路建設投資高位運行,拉動作用不斷發揮。12月26日8時01分,隨著D9958次列車從福建龍巖站駛出,歷時4年建設的龍巖至龍川高鐵龍巖至武平段正式開通運營。
國鐵集團數據顯示,前11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407億元、同比增長7.4%,累計投產新線超過1800公里。截至11月30日,全國高鐵營業里程達到4.37萬公里。
“鐵路建設投資高位運行,拉動作用不斷發揮,路網持續延展,有效滿足生產生活需求,為國民經濟回升向好注入強勁動能。”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37.96萬億元——
外貿促穩提質基礎堅實
外貿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不穩,外需走弱疊加去年高基數影響下,我國外貿數據展現強大韌性。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前1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7.96萬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10月我國進出口3.54萬億元,同比增長0.9%;11月我國進出口3.7萬億元,同比增長1.2%,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增長。
“進入四季度,我國外貿發展積極因素不斷增多,進出口連續2個月同比增長,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持續鞏固。”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根據中國海關貿易景氣統計調查,反映出口、進口訂單增加的企業占比均有提升,實現全年外貿促穩提質目標的基礎更加堅實。
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進一步凸顯外貿穩中向好態勢。國鐵集團數據顯示,前11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6145列,發送貨物174.9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7%、19%,其中運量已超2022年全年總量。目前,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7個城市,運量持續大幅增長,凸顯我國對外貿易穩中向好態勢。
外貿“新三樣”彰顯外貿增長新優勢。前11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2.8%,占出口總值的58.6%,為出口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合計出口7989.9億元,同比增長41.7%,占我國出口比重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達到4.5%。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表示,當前,全球對綠色低碳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而我國對“新三樣”產品的供給具有較大優勢,未來“新三樣”出口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