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023年最后一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出爐。
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12月20日,1年期LPR為3.45%,5年期以上LPR為4.2%。兩個品種報價均與上月持平。
自8月份非對稱下調以來,LPR已經連續4個月“按兵不動”。在分析人士看來,本月LPR保持不變主要與MLF(中期借貸便利)政策利率維持不變、市場利率延續高位運行、銀行凈息差持續承壓等因素有關。
MLF利率作為LPR報價的錨定利率,其變動會對LPR產生直接影響。12月15日,央行在續作本月MLF時操作利率維持2.5%不變,表明本月LPR報價基礎并未發生變化,已在很大程度上預示了本月LPR也將維持不變。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記者表示,近段時間短期和中長期市場資金利率位于高位,超出政策利率水平,意味著銀行資金成本較前期明顯上升,直接削弱了報價行下調LPR報價加點的動力。
從流動性擾動因素來看,溫彬表示,當前特殊再融資債發行雖有所放緩,但伴隨萬億元國債增發逐步落地,繼續對流動性形成抽水;在加強“均衡投放”要求下,年末信貸投放也有較大的資金需求,中長期流動性仍面臨較大壓力。同時,臨近年末,機構跨年資金需求明顯增強,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擾動因素依然較多。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在近期政府債券大規模發行背景下,盡管央行在11月份和12月份連續大額加量續作MLF,但市場資金面整體依然偏緊。
Wind數據顯示,11月份,1年期商業銀行(AAA級)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月均值升至2.59%,已連續兩個月高于2.5%的MLF操作利率;進入12月份,截至12月19日的月內收益率均值進一步升至2.64%。截至12月19日,12月份以來DR007(銀行間市場存款類機構7天期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均值為1.82%,也處于短期政策利率上方。
王青表示,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下調對銀行利息收入帶來一定影響。銀行凈息差在9月末降至1.73%后,四季度可能還會有一定幅度下行。這意味著當前銀行對資產收益水平會更加重視,缺乏主動下調LPR報價的動力。
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另外,央行在《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持續發揮好LPR改革效能,增加LPR對實際貸款利率的指導性”。
溫彬認為,這意味著2024年央行大概率將引導LPR適度下行,進而推動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激活生產消費信貸需求。結合央行前期提出的維持銀行息差和利潤在合理水平,也意味著監管層不希望出現過低的貸款利率,從而為銀行留存實力應對化債,保持穩健可持續經營,并提升資金運行效率,防止因企業貸款利率過低等造成的資金空轉套利行為。在“市場利率+央行引導→LPR→貸款利率”的利率傳導機制下,LPR和新發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空間將有所收窄。
溫彬進一步表示,為實現“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結構性工具也有望發揮更大作用。通過總量與結構性工具相結合,降低投資和消費成本,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達到“穩總量、調結構、降成本”等多重效果。PSL等結構工具、房地產領域的“定向降息”仍在政策工具箱中。(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