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為推進山東省內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共同探索金融服務產業的有效路徑,近日,在山東證監局、山東省畜牧獸醫局和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導下,山東省期貨業協會聯合山東省畜牧協會在濟寧舉辦了“DCE·產業行——金融服務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訓班”。
本次培訓班為大商所期貨學院濟南分院活動,由中泰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分公司協辦。山東證監局、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出席開班式并講話,生豬企業及相關產業鏈人員共計100余人參加了此次培訓。

山東證監局相關負責人在開班式上表示,作為我國首個活體交割的品種,生豬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持倉由上市初1.8萬手到如今突破20萬手,單位客戶持倉占比由23%到55%,生豬“保險+期貨”項目由小規模試點到遍地開花,“保險+期貨”項目在山東省內呈現出保障品種不斷豐富、部分品種規模不斷擴大、覆蓋地域不斷拓寬等特點。希望通過此次培訓,提高生豬養殖企業利用金融工具管理風險的意識和水平,學習“保險+期貨”業務模式及經驗,利用“保險+期貨”規避風險,實現穩健發展。
山東省畜牧獸醫局規劃財務處副處長于周表示,豬肉是我國人民重要的肉類食品,豬肉價格占CPI的比重約為3%,加強養豬業管理,保障豬肉食品安全,對于提高居民的飲食質量和健康水平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各部門高度重視生豬的生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提振養殖戶信心。2021年生豬期貨上市后,“保險+期貨”模式的運用,成為有效穩定生豬生產的市場化政策,前端鎖定成本,后端穩定收益,各生豬養殖戶可以放心的安排生產計劃。希望通過此次培訓,各生豬養殖企業能夠學有所獲,學會利用期貨工具管理風險,借鑒“保險+期貨”模式穩定經營。
本次培訓從生豬企業及相關產業鏈人員業務實際需求出發,邀請大商所講師從鄉村振興服務模式的探索過程、“保險+期貨”的發展歷程以及“保險+期貨”的模式介紹、案例分析等方面進行了講解。
山東省畜牧協會豬業分會秘書長周開鋒從當前豬業態的背景展開,對家庭養豬生產現況進行了分析,并對產業發展下一步應對策略進行剖析;中泰匯融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場外衍生品部業務總監開國彥從期權知識入手,講解了期權的基本概念、影響權利金的主要因素等,通過相關案例分析著重講解了生豬“保險+期貨”模式,并對豬肉價格指數進行介紹。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煙臺市分公司農險部經理孫洪洲講解了“政府+保險+期貨+訂單+信貸”五種內容的融合,為養豬戶鎖定了養豬利潤,擴大了生豬規模,結合相關案例講述了“煙臺模式”的試點和發展,表示“煙臺模式”已成為金融服務生豬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
參與本次培訓的人員表示,此次培訓班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對于提高參會人員利用金融工具管理風險的意識和水平有著深遠的意義,有利于引導生豬養殖企業人員學習“保險+期貨”業務模式及經驗,學會利用“保險+期貨”規避風險,實現生豬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