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由山東海陽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出廠的捷龍三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實現我國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七發七捷”。

2023年9月5日,東方航天港總裝出廠的谷神星一號海射型運載火箭在山東海陽黃海海域發射成功。至此,海陽已成功完成了六次海上火箭發射保障任務,肩負起了我國唯一一個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的重要使命。
作為我國第五處火箭發射基地、首個海上發射母港,海陽到底憑什么“C位出道”?
首先,當然離不開山東自帶的天然地理優勢。
海上發射必須選擇地理位置優良、能夠適應低星角發射的海域。海陽港位置獨立、安全,可滿足小傾角、太陽同步軌道等多種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具備發展商業航天產業的天然優勢。
再往后,那都是靠自己的“真本事”了。
煙臺市及海陽市產業配套能力強,擁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為實現星箭制造發射一體化和未來航天產業集聚提供可能;當地具有完善的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制造、運營能力,為海上發射提供必備的基礎保障。目前為止,海陽市擁有我國唯一一個既有生產制造又具備發射條件的發射母港,生產完畢可直接執行海上發射任務,實現生產、制造、發射一體化。

海陽“問天”的征程,始于2019年6月5日。
這一天,以煙臺海陽港為發射母港,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取得成功。自此,這座海濱小城與航天結下不解之緣。
海陽市搶抓首次海上發射成功機遇,舉全市之力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發射任務成功后,山東省、煙臺市有關部門向省委、省政府作了專題報告,希望加強地方政府與航天科技集團戰略合作,充分依托煙臺的區位優勢和工業基礎,發揮火箭院技術、資源優勢和帶動作用,以海陽為主要承載,共同打造“東方航天港”。不久,山東省就將該項目列為省重大工程。
2020年11月22日,東方航天港總裝的首發火箭——長征十一號遙九火箭出廠,正式拉開了在山東生產火箭的序幕。
“把火箭的總裝放到港區來,最大的優勢就是實現了火箭的生產、制造、發射一體化。”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告訴記者。“遙九”的總裝成功,證明技術上是可行的,流程上也打通了。這標志著海陽市東方航天港產業化方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也印證了火箭院龍系列固體火箭整體轉產海陽的可行性。
2020年12月2日,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正式簽約,基地布局星箭一體的智能化總裝測試廠以及整箭貯存、火工品裝配檢測廠房等設施,將形成年產20發固體火箭生產能力。從全國來看,既可生產制造火箭,又具備發射條件的只有海陽的東方航天港。
4年來,東方航天港先后完成了國內首次海上發射和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首次“一站式”海上發射、首次近岸海上發射、首次海上熱發射以及國內民營火箭的首次海上發射。
6次海上發射任務,累計發射衛星41顆,實現了海陽當地火箭總裝、測試、轉運、出港、發射一體化的重大突破和海上從冷發射到熱發射的重大技術跨越,具備了國內唯一的海上機動發射能力。海陽市航空航天產業集群被確定為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東方航天港已被列入中國航天白皮書。
從“航天夢想”到“落地實干”,從單純保障發射任務,到全面構建起集海上發射、星箭制造、高端配套、空天信息服務、航天文旅為一體的商業航天全產業鏈生態圈,海陽一步一個腳印,成為了靠實力說話的“航天C位”。
逐夢星辰,聚“星”成鏈。一個百億級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將全面崛起,助力海陽向國內知名的航天產業新城邁進,打造一張星光閃耀的城市新名片。(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