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臨近年底,理財公司又掀起了一波理財產品“自購”潮。經濟導報記者統計發現,渤銀理財、興銀理財、招銀理財等相繼宣布以自有資金投資旗下理財產品,“自購”金額均是千萬元以上級別。
為何臨近年底了,理財公司出手“自購”呢?
“銀行理財子公司自購,一方面是其對于當前市場比較有信心,這一動作可給投資者帶來積極信號,表明其看好自己產品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此舉可以加強自有資金的盈利能力,增厚整體收益。不排除后續可能會有更多銀行理財子公司跟進自購。”濟南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管理師張峰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開啟自購大幕
近日,招銀理財微信公眾號發布題為“堅守價值,堅定信心”的文章,宣布以自有資金投資旗下股票型理財產品1000萬元。

無獨有偶,近期,興銀理財推出一款紅利策略產品,甄選高質量且具有持續分紅能力及潛力的優質股票。
“為提振市場和客戶信心,興銀理財計劃運用自有資金投資富利興合富達紅利1號,不超過該產品凈資產10%,最高投資3000萬元,最終以產品募集量為準。”興銀理財表示。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富利興合富達紅利1號屬于混合類理財產品,目前尚處于募集期,將于12月18日結束募集,初始募集規模為5億元。
除自購表明決心外,興銀理財該款產品提出“破凈不收管理費”的收費模式,即在投資管理費方面,在產品成立之日起的1年內,若產品估值日前一日累計單位凈值小于1時,則該估值日不收取投資管理費。
此外,渤銀理財也于近日宣布“自購”旗下理財產品,該公司稱,已投入自有資金3億元用于申購發行的理財有術系列理財產品。而渤銀理財存續的有術系列理財產品共有15只,均為固定收益類開放式產品。
在濟南一家招商銀行的營業網點,理財經理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目前比較穩健而且收益較好的產品是‘浦銀天添利’,近7日的年化收益率3.22%,優勢是靈活且近期收益表現好。此外還有一款穩健低波動的理財產品,風險評級為R1級,業績基準為2.65%-3.05%。”
在濟南一家興業銀行的網點,客戶經理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她也購買了富利興合富達紅利1號產品,“就是我們要以自營資金自購的那款產品。一方面要提高投資者的信心,同時也看好產品的收益。如果收益高,公司自身也會盈利。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看好權益市場
張峰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此輪理財公司的自購和去年的集體自購有相似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據介紹,2022年,在市場波動的背景下,為提升投資者信心,多家理財公司先后自購,合計金額達數十億元。
在張峰看來,相似的一面都是提升投資者信心。
談及此輪理財公司“自購”旗下理財產品的原因,興銀理財表示,主要是為了提振市場和客戶信心。渤銀理財透露,主要基于對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以及該公司持續提升投研能力的決心,本著與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決定“自購”。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也表示,2022年的理財公司“自購”是發生在債市波動較大的時期,自購的安慰意義更強,而本輪自購時,債市已經企穩,波動不大,更多體現了理財公司對當前理財市場的信心較強,投資者此時入局也是相對較好的選擇。
“不同的是去年理財公司自購多是市場波動比較大的背景下,而此次在產品發行初期就有理財公司宣布以自有資金購買,體現了對自身投資能力的信心。同時還可以增厚自己的整體收益,除了管理費外還有增值部分。”張峰說道。
在張峰看來,理財公司的此輪自購也表明他們看好權益市場。
“發展權益投資能力,既是國家戰略對資管機構和銀行理財公司的要求,也是銀行理財公司自身能力建設的應有之義。”在招銀理財總裁鐘文岳看來,理財公司應持續提升業務水平和專業能力,權益投資能力應成為核心能力之一。
對于當前的權益市場,理財公司整體保持樂觀。廣銀理財表示,當前A股具備三個積極因素:一是業績見底,庫存周期有重啟跡象;二是美元加息或結束,美債見頂利于風險偏好回暖;三是市場對2024年增長的預期在上調。
光大理財首席宏觀分析師周鑫強表示,前期政策穩步推進落地,效果將持續顯現。制約經濟進一步復蘇的多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房企供需兩端政策正加快推進,保障房建設等“三大工程”建設加速落地。
后續或有更多自購
在張峰看來,這種將自身利益與客戶綁定的機制,更符合投資人的長期利益。“理財公司自購不光是一個信心反映,從長遠來看,實際構建了投資人和資產管理人之間一種更加合理的激勵約束關系,建立起長效的利益分成機制,或許這才是它更大的意義所在。”
以往理財公司的管理費收入和業績無關,按照規模收取,這就容易導致受托人不見得以最好的業績來回報客戶,因為他更關注的是在銷售端如何把東西賣出去。從短期來說,投資端的收益好壞與其收益回報關系不大。“如今理財公司自購的行為,可以給資產管理者帶來除管理費收入以外、產品本身的回報。”張峰解釋說。
在一家公募基金山東渠道經理陳猛看來,現階段投資者尚未完全改變以往對銀行理財產品保本的固有觀念,相比較于基金、信托,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波動的容忍度明顯更低。“理財公司通過自購,拿真金白銀和投資者利益捆綁,要傳遞的,就是信心。”
在張峰看來,理財市場近期發生大規模贖回的概率不大。在此行情下,后續可能會有理財公司跟進“自購”,現金理財和最短持有期產品跟進“自購”的可能性較大,原因在于流動性較強,可以方便理財公司隨時取用。
此外,陳猛認為,和基金公司一樣,理財公司也要加強自身投研能力,提升研判水平,適時調整資產配置和投資策略。“同時,理財公司加快提高自身資產配置能力和投資能力,是保證其后續向好發展的關鍵。”他補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