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見習記者 于婉凝
12月2日,羅欣藥業(002793.SZ)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山東羅欣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羅欣控股”)于12月1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證券,證監會決定對羅欣控股立案調查。
那么,公司控股股東被立案調查,對羅欣藥業帶來的影響有多大?
控股股東三個月內減持超15%股份
據悉,羅欣藥業于今年7月21日披露的《關于公司控股股東收到浙江證監局警示函的公告》顯示,羅欣控股在持股比例變動達到5%時,未按規定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并停止相關交易,違反了《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浙江證監局對羅欣控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并計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羅欣藥業于5月24日披露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羅欣控股在2023年5月18日至5月24日期間,通過證券交易系統以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6225萬股,減持比例達到5.72%,持股比例由31.23%降低至25.51%。
此前,羅欣控股已因上述違規減持事項,于6月5日收到深交所下發的監管函。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這僅僅是羅欣藥業遭到控股股東大手筆減持的開端。6月7日晚間,羅欣藥業再次披露股東權益變動公告,公告顯示,今年5月31日至6月7日期間,羅欣控股的一致行動人克拉瑪依玨志通過證券交易系統,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5437.9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其持股比例由8.47%降至3.47%。
在此之后,今年6月29日至7月21日期間,羅欣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再次通過證券交易系統以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5437.9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
這意味著,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羅欣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累計已減持15.72%的公司股份。
在這三次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都提到了“公司大股東減持主要系自身資金需求”。那么,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對“套現”的資金有何具體用途?12月4日,經濟導報記者致電羅欣藥業董秘辦,其工作人員要求經濟導報記者將采訪函發送到公司郵箱中,當日下午,該公司對經濟導報記者回應說,大股東減持主要是為了滿足自身資金需求,減持資金主要用于償還私有化時產生的債務。
羅欣藥業方面表示,此次立案事項系針對公司控股股東,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不會受到影響;調查期間,羅欣控股將積極配合證監會的調查工作,并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從今年證監會立案調查和處罰情況來看,資本市場強監管、嚴監管信號在持續釋放。”南方一家券商的基金經理嚴鵬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今年以來,已有140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司及相關方被立案調查的公告,同比增長近50%。而且,操縱市場、短線交易、違規減持的立案調查數量明顯增多。尤其是減持相關新規實施后,證監會對“頂風作案”的上市公司股東毫不手軟,責令其回購或對其立案調查。跡象來看,證監會對違規減持行為的立案調查趨于常態化。
業績持續承壓
接連不斷遭到控股股東大比例減持的羅欣藥業,自身也面臨較大的業績壓力。
公開資料顯示,羅欣藥業是集藥品研發、生產、貿易及醫療健康服務為一體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目前,公司主營業務系醫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聚焦于消化、呼吸、抗腫瘤等優勢領域,公司產品分為創新藥和仿制藥兩大類。
據2023年三季報,前三季度,羅欣藥業實現營業收入18.27億元,同比減少51.55%;實現歸母凈利潤-2.30億元,同比減虧53.85%。
2020年至2022年度,羅欣藥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60.96億元、64.78億元、35.88億元,同比分別變動-19.67%、6.26%、-44.62%;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21億元、4.06億元、-12.26億元,同比分別變動-49.41%、26.63%、-401.79%。
對于業績持續承壓,羅欣藥業曾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近年來,內外部多種因素導致公司的存量業務受到一定影響,而公司新藥業務仍處在市場開發初期,收入規模還未能形成。”
羅欣藥業同時強調,“公司將持續調整戰略方向,聚焦優勢治療領域,應對醫藥行業與政策環境的變化和風險。公司將圍繞總體發展戰略及董事會制定的年度經營計劃,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加強創新研發,提升公司運營效率,提升抗風險能力,保障公司穩中求進,力爭早日恢復盈利。”
從二級市場來看,羅欣藥業今年1月3日以8.00元/股開盤,之后逐步小幅上漲,1月20日達到8.78元/股的階段性高點;此后股價一路走低,6月9日達到4.55元/股的今年以來股價最低點,區間跌幅達48.18%。今年下半年,公司股價處于震蕩態勢。12月1日報收于5.92元/股,當日跌幅為0.34%,總市值64.3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違規減持信息披露后,羅欣藥業股價曾大幅下降,13個交易日(5月24日至6月9日)內,其股價累計下跌26.43%。
對于公司股價下半年持續低迷,公司方面如何看待?對此,羅欣藥業方面對經濟導報記者回應,二級市場股價波動受宏觀政策、市場環境、投資偏好等多種客觀因素影響,公司將努力提升綜合競爭力,持續推動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升投資價值,為股東帶來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