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12月4日,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銷毀侵權假冒商品貨值達1.2億元。
據介紹,省委宣傳部、省農業農村廳、青島海關、省市場監管局等成員單位大力開展“劍網”“龍騰”“秋風”“春雷”“凈網”“鐵拳”等專項行動,對侵權假冒多發的重點領域和區域重拳出擊,今年以來,共辦理打擊侵權假冒案件6450件,其中,查處商標專利行政案件3010件、侵權盜版案件603件、種業農資案件264件,青島海關采取知識產權保護扣留措施2095批次,扣留侵權貨物45.5萬件,保護了18個國家和地區的364項權利。省市場監管局立案查處某商貿有限公司銷售侵犯茅臺集團1935“紅色圣地酒”注冊商標專用權白酒案,貨值合計162萬元。濟南市場監管局加強電子產品市場、汽配市場的聯合檢查,查獲涉嫌侵犯“Huawei、vivo”等注冊商標的涉案產品近2萬余件,涉案金額32萬元,為商標權利人挽回經濟損失共計215萬元。
全省公安機關組織開展“護航高質量發展行動”,聚焦侵犯山東省“老字號”企業、“好品山東”認證企業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犯罪,強化重點案件攻堅,今年以來,共立案偵辦各類侵權假冒犯罪案件2102件,抓獲犯罪嫌疑人8941名,被公安部賀電表彰獎勵7次。全省檢察機關聚焦創新驅動發展,共辦理涉外商標、商業秘密、人工智能等服務科技案件227件,批準逮捕侵權、假冒犯罪案件344件521人,起訴601件1250人。全省法院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民事案件2.8萬件,審結2.5萬件;新收各類侵權假冒刑事案件890件,審結789件,多起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
當前,侵權假冒違法行為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比如互聯網案件數量逐年增長、生產物流和銷售環節分離、侵權違法行為分工日趨細化等。打擊侵權假冒工作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打擊,提升質效。
2024年,在統籌協調方面,山東將發揮綜合優勢,運用多種法律手段,依法打擊侵權假冒違法行為。加強協作聯動,形成對侵權假冒違法行為的追蹤溯源和聯合打擊態勢。調動多方參與,構建行業組織、企業、媒體、公眾參與支持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的共治格局。
在整治重點方面,將加強重點產品執法。以食品藥品、農資、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汽車配件和侵權假冒多發的服飾、箱包等為重點,嚴厲查處商標侵權、假冒專利等違法行為。加強重點領域執法,加強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執法,加強外商投資領域和老字號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