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11月30日,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國家智能設計與數控技術創新中心、濟南高新區管委會以及10余家行業代表企業就建設濟南工業軟件研究院進行意向簽約。濟南市政府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戰略合作簽約,濟南高新區管委會、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東有限公司就共同籌建中國移動(山東)創新機構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由此,濟南加速打造軟件企業生態,推動軟件深度賦能工業化,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的雄心顯現。
企業熱盼軟件賦能工業化提速
“軟件定義制造,現在不是一句虛話。目前軟件在工業產品中占比已超過60%,比如一輛汽車65%的成本來自軟件。大家關心的新能源汽車,其智能駕駛艙體驗如何,都是靠軟件來定義的。工業軟件在新型工業化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將帶來軟件行業的洗牌,在人工智能這個大的建設平臺上如何發展工業軟件,在新的賽道上如何搶得先機,這是現在亟須思考的問題。”山東山大華天軟件有限公司(下稱“華天軟件”)董事長楊超英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楊超英表示,工業軟件是用出來的,首先它的軟件技術復雜,代碼量大、復雜,更重要的是其迭代需要企業的參與、應用。過去華天軟件自主打造的工業軟件苦于找不到大型的應用單位,此次華天軟件與中國商飛、中石化、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等央國企一起,參與到濟南工業軟件研究院建設當中,華天軟件有信心把以CAD為代表的工業軟件真正做大做強做好。
據楊超英介紹,工業軟件企業除了具有完整的產品線底座,還應掌握行業最佳實踐,從中總結出面向不同領域的綜合解決方案。華天軟件以三大技術平臺為基礎,已形成20多種面向不同領域的整體解決方案,覆蓋工業裝備、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石化、能源、軌道交通、高科技電子、模具等八大行業。
裝備制造業企業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世順坦言,工業軟件對企業新產品的開發設計起到決定性作用,可以說工業軟件定義了新產品的開發。
“原來都是手工算,有些計算是出不來的,而且也算不準、算不好。還有智能化制造,包括MES、ERP、數控機床、智能化的產線,對我們的效率、可靠性、質量、交期、成本有非常大幫助。”張世順表示。
張世順介紹說,原來15萬輛產能的汽車廠沖壓線需要4-5條,現在一條線就做完了。2003年我們的產值過5億,還要搞一個誓師大會,今年是100億,人數沒增加,大家能夠從容、輕松地達成目標,這些都是現代工業軟件的幫助和信息化管理軟件帶來的效率。
“賽道足夠大,平臺足夠廣闊,我們作為制造業企業希望能夠有好用的、自主可控的軟件,愿意跟各方面共同開展合作,共同促進國產工業軟件的提升、發展。”張世順表示。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則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產業變革,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軟件需求旺盛,軟件供給端也在深刻變革,推動軟件的生產方式、架構形態、應用模式、發展模式轉型創新。浪潮正在積極實施硬件、軟件、云服務“三輪驅動”戰略,大力發展軟件產業。開源模式正在成為軟件產業發展的主要模式,基于開源社區,浪潮和華為歐拉、瀚高、南大通用等國產化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廠商,中軟國際、東方電氣、軟通動力形成一個生態。
“浪潮將不斷加大對科技創新的力度,將浪潮海岳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軟件或一流的企業管理軟件,支撐山東高端軟件鑄魂工程,服務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王興山表示。
推動軟件產品從能用到好用
據山東省工信廳副廳長安文建透露,2022年,全省軟件行業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居全國第四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實現軟件業務收入9425.2億元,列全國第四位,同比增長16.6%,高于全國3.1個百分點,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濟南市副市長謝堃介紹說,今年1-10月,濟南市軟件業務收入4263億元,同比增長14.7%,規模總量躍居全國第七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7%。濟南作為全國首批軟件名城,集聚了眾多軟件產業園區、企業和平臺,打造了協同高效的“1+N”政策體系,軟件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創新平臺、資質資格、重點企業、優秀產品等10項關鍵指標連續20年穩居全省首位。
濟南市工信局局長汲佩德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濟南已擁有相對完整的國產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和信息安全軟件生態鏈,浪潮云操作系統、中創中間件、瀚高數據庫、華天CAD等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山大地緯、金現代等在細分領域贏得競爭優勢,中孚信息、三未信安等在信息安全領域占據重要地位,自主品牌應用軟件數量國內領先,名企名品數量不斷攀升。
據悉,下一步,山東將聚焦實施高端軟件“鑄魂”工程,統籌推進高端軟件強供給、“四名工程”提能級、創新體系強支撐、服務應用廣賦能四大任務,著力推動產業規模實現新提升、創新發展取得新成效、集群發展塑造新優勢、國產生態開創新局面。
汲佩德表示,下一步,濟南將聚焦加快軟件名城和名園提檔升級,圍繞打造“產業實力領先、創新活力迸發、應用賦能多元、產業生態繁榮的中國軟件名城標桿城市”目標,加快推進產業創新體系強化、產業鏈供給水平提升、融合應用賦能深化和產業生態體系構建四大行動,實施提高企業創新能力、聚力攻堅基礎軟件、工業軟件、推進重大工程軟件應用、加快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等16項任務,力爭到2025年,濟南市軟件名城和軟件名園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濟南是我國突破軟件關鍵技術瓶頸、促進軟件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排頭兵和領航者。建議濟南進一步鍛造濟南軟件產業發展品牌、增強軟件發展核心競爭力;加速補短板、鍛長板、優服務,推動軟件產品從能用到好用、從單點突破到全面提升的轉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周蘭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