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見習記者 于婉凝
11月底,賽瓦特(山東)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賽瓦特”)披露公開轉讓說明書(申報稿),公司沖刺新三板之旅正加緊推進。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022年初,各方曾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協議涉及業績對賭、回購條款等內容,對賭條款提出,賽瓦特2022至2024年的營業收入及扣非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不低于15%,并指明賽瓦特2026年之前實現上市目標。
賽瓦特主營業務為內燃發電機組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位于濟寧市高新區黃屯鎮。濟寧市國資委通過濟寧鑫科實際控制賽瓦特,為后者的實際控制人。
收入和利潤規模均呈增長趨勢
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2019年11月,濟寧鑫科通過股權轉讓取得賽瓦特43.74%的股權,第二大股東深圳吉鑫持股36.26%,濟寧鑫科持股不超過50%,且與第二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較為接近,不能單獨控制公司的生產、經營、財務、人事等各項決策;2022年5月,賽瓦特發生股權轉讓,轉讓完成后,濟寧鑫科持有公司56.96%的股權,持股比例超過50%,能夠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濟寧鑫科的實際控制人濟寧市國資委,成為賽瓦特實際控制人。

賽瓦特表示,公司實際控制人雖然發生變更,但濟寧鑫科和深圳吉鑫始終作為公司第一、第二大股東參與公司的重大事項決策。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后,公司的治理結構、生產經營、日常管理及人員結構均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始終能夠合法規范經營;報告期內公司業績穩定增長,實際控制人變更未對公司經營業績和持續經營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經濟導報記者獲悉,2022年1月,濟寧鑫科與深圳吉鑫、濟寧眾誠、賽瓦特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該協議涉及新投資者進入的限制、業績對賭、回購條款、上市進程承諾等特殊投資條款。其中約定,未經濟寧鑫科同意,深圳吉鑫、濟寧眾誠不得轉讓其持有的賽瓦特股權,深圳吉鑫、濟寧眾誠股東或合伙人亦不得轉讓股權或合伙份額(如深圳吉鑫、濟寧眾誠股東出于稅收籌劃考慮需要轉讓股權,但實際控制人不發生變更的情況除外)。
上述股權轉讓完成后,濟寧鑫科確保深圳吉鑫、濟寧眾誠及其管理團隊擁有自主經營管理權的前提下,深圳吉鑫、濟寧眾誠承諾賽瓦特達到以下財務指標:以2021年的營業收入及扣非凈利潤為基準,2022至2024年的營業收入及扣非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不低于15%。如果承諾期內未完成協議約定業績目標,則深圳吉鑫及濟寧眾誠應按照濟寧鑫科的書面要求,由深圳吉鑫及濟寧眾誠對濟寧鑫科的股份進行回購。此外,賽瓦特2026年之前未實現上市目標(包括但不限于在北京證券交易所,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則深圳吉鑫及濟寧眾誠應按照濟寧鑫科的書面要求,由深圳吉鑫及濟寧眾誠對濟寧鑫科的股份進行回購。
那么,公司此番沖刺新三板,是否意在北交所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深圳吉鑫的“話語權”會否逐步弱化?11月30日,經濟導報記者多次撥打賽瓦特信息披露事務負責人李海艷的辦公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
財務數據顯示,2021-2022年度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3.35億元、3.52億元和2.17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812.19萬元、1952.07萬元和2890.53萬元,收入和利潤規模均呈增長趨勢。報告期內,其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4.71%、8.57%和12.76%,亦呈現增長趨勢。
根據中興華出具的相關審計報告,賽瓦特最近一期末每股凈資產為2.25元/股,不少于1元/股,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不低于800萬元,滿足新三板《掛牌規則》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的要求。
行業內競爭日趨激烈
賽瓦特主要產品為燃油發電機組、燃氣發電機組、太陽能發電機組、瓦斯發電機組和移動照明燈塔,并可為客戶提供發電站、數據中心、醫療服務、礦山、救災、電信、海港海運、油氣田等供電綜合解決方案。
目前,我國內燃發電機組行業基本形成了三個梯隊的競爭格局:康明斯、卡特彼勒、威爾信等國際企業掌握著最先進的機組用發動機和發電機核心技術,處于行業第一梯隊,主導著高端市場;泰豪科技、科泰電源、無錫百發以及賽瓦特等十余家內資專業整機生產企業基本處于第二梯隊,并在中高端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其他生產規模小、競爭能力較弱的國內企業處于第三梯隊,主要面向低端市場,通過簡單組裝生產通用型標準產品。
“自賽瓦特品牌創立以來,該公司一直堅持走技術創新之路,通過近三十年的積累,產品技術不斷提升,在市場上樹立了較高的品牌知名度。”有行業觀察人士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目前,“賽瓦特(SWT)”已成為行業的知名品牌。
華北地區一家券商的業務經理郝慶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說,發電設備制造行業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行業內企業數量逐年增加,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隨著全球范圍內儲能新技術的崛起,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吸引了各類社會資本進入,未來可能有更多具有新能源發電研發能力的公司參與到行業中來,從而加劇市場競爭。
對此,賽瓦特方面也坦言,公司目前產品以燃油(柴油)發電機組、移動照明燈塔為主,隨著光伏、風能發電系統或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混合發電系統等新產品的不斷推出,公司目標市場可能面臨競爭加劇的風險。如果不能及時適應下游市場需求變化,提升產品競爭力,或推出更為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并形成一定銷售規模,就會削弱公司的市場競爭力,進而對公司未來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自成立以來,公司依靠自身資金積累以及銀行貸款逐步擴大產能,將技術實力轉化為市場競爭力。但隨著下游客戶采購需求的日益強烈,公司的產能瓶頸凸顯;銷售規模增加,也使得產品采購成本、售后維護成本等資金需求相應增加;為保證產品的競爭力,公司需要不斷加大對技術升級的投入。因此,現有融資渠道已無法滿足公司進一步發展的需要。”賽瓦特表示,公司所處的行業具有典型的規模經濟特征,并呈現出規模效應遞增的特點,只有規模化經營才能有效降低經營成本、抵御市場風險。公司目前規模偏小,較難與大型發電機組制造企業競爭,但若公司能抓住發展機遇,迅速擴大規模,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賽瓦特積極推進業務全球化,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6月,公司境外銷售金額分別為6633.85萬元、4469.86萬元和2175.52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9.79%、12.71%和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