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11月28日,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召開,這是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參展的中外企業和機構將集中展示各鏈條上中下游關鍵環節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助力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眾所周知,當前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的態勢,世界創新版圖和經濟結構正在深刻調整。
因此,企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鏈創新,加快構建具有各自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在鞏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以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促振興。
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因此需要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強化產業鏈配套,發揮產業集聚效應。著力提高產業附加值,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企業也應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整合優化創新資源,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更多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延伸創新鏈,著力打造創新高地。
我國是經濟全球化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受益者,也是維護者和探索者。面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沖擊等挑戰,要立足完備的產業體系,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堅定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公共產品屬性,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包容、暢通、全球化發展,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國際社會的寶貴經驗。隨著科技革命和生產力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歷史潮流,有力推動了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促進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高效流通。
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構筑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拓展經濟全球化發展新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