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見習記者 李淑楠 通訊員 鄭茂霞 杜曉亮
11月24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加強資源環境審計助力美麗山東建設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介紹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山東省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實施意見》“總體要求”提出,2023年建立針對市、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評價指標體系,2025年建立針對部門單位和鄉鎮(街道)領導干部的評價指標體系,推動領導干部切實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山東省審計廳副廳長、一級總監欒心勇在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全面推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以來,全省審計機關對領導干部既算“經濟賬”,又算“生態賬”,共開展離任審計項目1308個、涉及領導干部1445名,移送重大資源環境違紀違法問題線索234件,促進增收節支或挽回經濟損失20余億元,推動解決了一大批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切實維護了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利益。
他表示,要立足“齊魯糧倉”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要求,把耕地保護、降碳減污和循環經濟發展作為重要評價內容;立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海洋強省戰略要求,把黃河下游生態廊道建設和黃河三角洲保護修復、美麗河湖建設、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修復等情況作為重要評價內容;立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部署,把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等情況作為重要評價內容。
“在此基礎上,厘清市縣黨政領導干部在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任務清單和職責清單,設置20項二級評價指標和90項三級評價指標,全面、系統、客觀、公正地評價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情況。”據欒心勇介紹,指標體系評分采取百分制,設“好、較好、一般、較差、差”5個評價等級,其中,綜合得分≧90分的,評價等級為“好”;綜合得分不滿60分的,評價等級為“差”。
省審計廳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審計處處長夏鵬表示,2022年,山東省審計廳與省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巡視相結合,組織開展了沿黃4市8縣(市)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同步開展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專項審計調查、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情況審計等項目。
夏鵬在會上介紹,通過審計,揭示了部分重點任務落實不力、部分資金分配使用不規范等問題,移送案件線索33起,督促有關地方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各盡其責抓管理,責無旁貸促落實,實現增收節支、盤活存量資金21.32億元,促進省市縣各級完善制度規范183項。
“今年,我們又對3市、4縣開展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重點關注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推進情況,嚴查因決策失當導致國有資產資源損失浪費、嚴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等問題。”夏鵬表示。
欒心勇表示,干好資源環境審計工作,關鍵在人。他提出,強化重點培養,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和頻次,力爭用1到2年時間對資源環境審計骨干人員輪訓一遍,整體提升能查能說能寫本領。突出以干代訓,在重大資源環境審計項目的實戰中礪練成長。擴大專業力量,招聘引進資源環境專業人員充實審計隊伍,建立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機制,積極借用外腦外力,構建完善專家庫,廣泛吸納專業人才或專家團隊參與審計項目,為深化資源環境審計奠定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