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11月24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打造沿黃“齊魯糧倉”和綠色高效農業示范帶的情況。經濟導報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未來,山東將充分發揮沿黃地區土地資源優勢,加強農作物新品種培育,深入推進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持續挖掘鹽堿地農業生產潛力,推進糧食穩定均衡增產,著力建設全國優質糧食生產基地。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山東沿黃地區是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推進沿黃地區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建設全國優質糧食和綠色農產品基地,山東持續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沿黃地區糧食、棉花、蔬菜、肉蛋奶等重要農產品產量已分別占到全省的69%、95%、57%、53%。2022年,全省糧食總產達到1108.8億斤,其中沿黃9市達到769.4億斤;持續提升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大力發展沿黃優勢特色產業,山東先后成功創建沿黃小麥、沿黃大豆、沿黃肉牛等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持續加強沿黃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累計培育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42個、企業產品品牌376個,黃河口大閘蟹、菏澤牡丹等地理標志產品享譽全國;持續提高綠色發展質效,沿黃地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面積達到450萬畝,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2.7%,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多年呈下降趨勢;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支持沿黃9市打造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948個,建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39個、銜接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區42個,輻射帶動當地全要素推進鄉村振興。
據介紹,下一步山東將充分發揮沿黃地區土地資源優勢,持續挖掘鹽堿地農業生產潛力。值得注意的是,山東正全力打造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已在總部建成各類創新平臺53個,承擔實施國家、省重大科技項目59項,取得各類科技成果226項;搜集保存耐鹽堿作物種質資源3.5萬份,篩選培育新品種(系)55個,審定新品種4個,聚力攻關突破育種“卡脖子”難題;構建了“節水、控鹽、減肥、降藥、保育、增效”的鹽堿地綠色治理技術標準模式,將土壤鹽分穩定控制在3‰以下,實現節約淡水38%以上、地力提升1-2個等級,為全國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示范樣板;規劃建設了智慧農機創制園、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產業園等特色專業園區,堅持科技經濟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