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11月17日,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在做好移動源環境監督管理的同時,省生態環境廳不斷探索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新舉措。創新開展了一對一“作業輔導”式技術幫扶工作,開創推廣重型柴油車“白名單”制度。積極探索新能源機械推廣新模式,快速開展部門聯動深化車檢“一件事”改革,力求做到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截至目前,全省已有3408輛重型柴油車享受“白名單”免檢政策。
創新開展新車環保達標核查。對新生產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企業進行一對一“作業輔導”式技術幫扶,確保非道路移動機械國四排放標準、機動車國六b標準有效落地實施,保障移動源源頭清潔供給。嚴厲開展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打假行動。截至今年10月底,省級抽查環檢機構78家,市級全覆蓋檢查環檢機構6366家(次),查處造假設備11套,暫停聯網556家(次),立案處罰44家,處罰金額393.97萬元。加快完善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體系。指導16市完成并實施第二輪禁用區政策,即各城市建成區和鄉鎮街道駐地全部禁用國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4991家各類工地和物流園區實施進出場登記,協同推進老舊機械淘汰更新和新能源化發展,累計淘汰老舊機械2萬余臺。推進非現場在線監管。持續推進全省年汽油銷售量3000噸以上的加油站實現在線監控聯網,對加油站存在異常信息的情況實現實時反饋,及時督促現場核查處理。開展移動源幫扶“一市一策”。對空氣質量排名靠后城市,開展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和加油站油氣回收綜合幫扶檢查,削減移動源污染影響。
以技術創新服務移動源環境管理決策。開展“移動源污染車載監控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創新應用重型柴油車遠程監控數據,實現重型柴油車污染物全過程監控。在國內率先制定實施“黑白名單”管理制度。根據重型柴油車排放遠程監控情況實施分類管理措施,進入“白名單”的車輛在定期排放檢驗環節免上線檢測,既為車主節省運營成本,又為檢驗機構提高檢測效率,深化“便民利企”;進入“黑名單”的車輛納入定期排放檢驗及執法檢查環節的重點監管對象,做好“精準治污”,實現“車主贏得實惠、檢驗機構贏得口碑、大氣環境贏得改善”三贏,該項工作也被生態環境部肯定并在全國推廣。
全面加強非現場監管能力建設。全省遙感監測柴油車2701.54萬輛(次),篩查不合格車輛29.22萬輛(次),用于排放定期檢驗中超標車輛的重點篩查。安裝門禁系統企業2276家,聯網監控1981家。非道路移動機械安裝實時定位監控裝置22萬臺,運用“電子圍欄”遠程管控。對年汽油銷售量3000噸以上加油站實現在線監控聯網94家。
采測分離開展油品溯源。在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油品環節開展油品溯源,建立移動源檢測體系與柴油硫含量快檢工作機制,全面掌握在用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油品質量,將油品超標線索共享至市場監管部門,從源頭質量把控推進移動源達標排放。
大力推進車檢“三檢合一”。聯合公安、市場監管、交通運輸、大數據等部門推進車檢“三檢合一”,匯聚“安檢”“環檢”和“綜檢”業務數據,實現全省車檢數據跨部門聯網共享、結論互認,進一步方便車主車檢。深入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零跑腿”服務。在“抓環保、促發展”方面持續加力,實施編碼登記“一條龍”服務,率先開展編碼信息質量核查,信息誤差率大幅下降,編碼合格率提升至99.8%。加快推進重型柴油車遠程監控“黑白名單”制度。“白名單”車輛在定期排放檢驗環節免上線檢測,將“黑名單”納入定期排放檢驗及執法檢查環節的重點監管對象!昂诎酌麊巍敝贫缺涣腥2023年山東省生態環境領域全力服務一季度“開門紅”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