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深證主板50指數(以下簡稱“深主板50”)、創業板中盤200指數(以下簡稱“創業200”)和創業板小盤300指數(以下簡稱“創業小盤”)正式發布。從首日市場表現來看,這三條新指數集體收漲,漲幅分別為0.86%、0.17%和0.60%,首日成交額合計達1693.80億元。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向記者表示,“全面注冊制改革落地后,深市主板突出‘大盤藍籌’定位,創業板突出‘優創新、高成長’特色,圍繞‘創新、創造、創意’進行定位。這三條指數的發布,能夠進一步加強市場對相關板塊的關注和觀測,豐富投資的維度和工具,為中長期資金配置提供更為多樣化的選擇。”
據悉,深主板50、創業200、創業小盤三條指數分別追蹤深市主板創新藍籌企業以及創業板中盤股、小盤股的相關公司走勢。其中,深主板50作為首條深市主板寬基指數,反映深市主板市值規模大、行業代表性強、基本面價值高的頭部公司走勢。
數據顯示,深主板50樣本公司平均總市值近1300億元,大盤股屬性鮮明。2023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深主板50樣本公司經營業績穩健,比亞迪、順豐控股、萬科等上半年收入規模超千億元,格力電器、平安銀行等凈利潤規模超百億元,藍籌公司“市場穩定器”作用凸顯。樣本公司重視研發創新和股東回報,2023年上半年研發投入合計1004億元,占深市主板的43%,中期分紅總額70億元,占深市主板的50%。
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蕩回調,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份額逆勢上漲,從具體資金流向來看,寬基ETF頗受青睞。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1月15日,A股市場ETF上市產品總數達868只,總規模為1.99萬億元,分別較年初(764只ETF、1.69萬億元總規模)增長13.61%和17.75%。其中,697只股票型ETF份額為12765.51億份,較年初增長3813.19億份。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相比個股,投資指數相當于通過投資范圍的寬覆蓋來減少個股的風險,但同時能夠追蹤市場的整體走勢來獲取收益。目前,A股境內指數ETF產品規模與國際同類產品相比仍有較大發展空間。相關產品的規模增長,也有助于更多優秀標的公司拓寬融資渠道,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創業200、創業小盤方面,兩條指數從創業板市場分別選取流動性較好,市值中等的200只、市值較小的300只股票作為樣本。兩條指數突出創業板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權重占比分別為87%、7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優勢明顯,分別占40%、25%,與創業板現有指數形成較好互補。
事實上,目前多家頭部基金公司已開啟相關指數產品布局。據證監會官網消息,截至目前,富國基金、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銀華基金等4家基金公司已申報首批創業2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
華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軒偉對記者表示,創業200、創業小盤具有明顯的創業板中小盤特征,與創業板指形成明顯的市值規模分層。從行業分布來看,創業200和創業小盤更加集中于信息技術和原材料,低配工業和醫藥衛生。從權重股來看,創業200和創業小盤前十大更加分散,有利于分散高成長行業、中小市值公司投資風險。(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