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見習記者 高冉
11月1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強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不斷提升行政執法質量和效能有關情況。
經濟導報記者獲悉,為聚焦突出問題,推進執法監督改革,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年度工作要點明確:“開展涉企執法陽光監督改革試點,建立監督平臺,按照事前報備、事中留痕、事后評價原則,對涉企執法行為全過程監督。”
發布會上,山東省司法廳立法二處處長宮釗向大家介紹部署開展涉企執法陽光監督改革試點的相關工作情況。為認真貫徹落實工作要求,省司法廳在8個市和4個縣(區)部署開展了涉企執法陽光監督改革試點工作,并推動將試點納入省政府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第三批)、省委省政府營轉辦“揭榜掛帥”項目,確定為省司法廳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各試點單位按照試點工作方案要求,緊緊圍繞建立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式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創新探索,為全省推廣提供試點經驗。
一是強化制度創新。通過制定政策性文件,對涉企行政檢查的主體、程序、頻次、方式等內容進行全面規范,為依法、規范、有序、高效開展行政檢查提供制度支持。濟南市制定《推進行政執法精準化規定》,推進精準執法檢查。青島市全面建立問題線索移送“綠色通道”、行政執法監測、聯席會議、聯合調研等執法監督“四項制度”。聊城市梳理形成行政執法領域合法合規經營指南、行政檢查事項清單,出臺《行政執法監督聯系點動態管理辦法》。威海、德州等市出臺涉企行政檢查管理辦法和分級分類監管辦法,全方位規范涉企檢查行為。
二是加強機制建設。堅持問題導向,結合實際探索建立務實管用的工作機制。菏澤市出臺《意見》,建立紀檢監察監督與法治督察、行政執法監督貫通融合機制。威海市依托信用監管、分級分類監管等方式對企業實行差異化檢查,提高檢查的精準度。聊城、德州等市通過對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的關聯檢查事項進行“一件事”集成,實現“綜合查一次”,切實減少入企檢查次數等。
三是創新工作方式。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規范行政檢查,以技術手段切實減少現場檢查、強化監管效能。東營市開發“政企行”陽光執法監督平臺,臨沂市羅莊區建立“小羅執法”、菏澤市巨野縣建立“麟智法”、莒南縣建立“雙向掃碼”平臺等,按照事前報備、事中留痕、事后評價原則,對涉企檢查行為進行全過程監督。
宮釗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下一步,省司法廳將深入推進涉企執法陽光監督改革試點,召開試點工作推進會,梳理提煉試點中形成的典型經驗做法,結合實際在全省復制推廣,努力推動解決涉企現場檢查事項多、頻次高、隨意檢查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