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從10月份情況來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0.2%。
當天,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物價形勢有三點基本認識需要強調。基于多方面因素判斷,下階段價格低位運行的狀況將會逐步緩解,不會出現通貨緊縮。

劉愛華表示,第一,物價結構性特征明顯。食品價格降幅擴大是帶動價格水平回落的主要原因。從環比看,食品價格環比是由上月上漲0.3%轉為下降0.8%,與近十年平均是持平的季節性水平相比,降幅是比較大的,影響CPI環比下降約0.14個百分點。從同比看,食品價格同比下降4%,降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75個百分點。在食品中,豬肉價格影響較大,豬肉價格10月份同比下降30.1%,降幅擴大8.1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55個百分點。食品價格的回落主要是受到全國大部分地區在10月份天氣晴好、農產品供應比較充足,再加上節后消費需求回落等因素的影響,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從非食品價格看,漲幅比較平穩,非食品當月上漲0.7%,漲幅和上個月相同。
第二,核心價格總體穩定。10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環比持平。1-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4%,其中核心CPI同比上漲0.7%,漲幅和1-9月份持平,價格總體比較平穩。
第三,影響物價水平的主要因素趨于改善。從需求變化來看,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都是在持續恢復的。從貨幣條件看,廣義貨幣保持較快增長,市場流動性總體合理充裕。基于這些因素判斷,下階段價格低位運行的狀況將會逐步緩解,不會出現通貨緊縮。(來源:海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