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日前,山東省政府批復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4市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強調各市要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上述批復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看點——是對這14個城市的區域發展定位的最新表述。
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省會經濟圈副中心城市、魯南蘇北地區中心城市、山東半島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黃河流域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疊加區域中心城市、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根據區域發展的不同情況,各城市的定位呈現出各自的特點,被賦予不同的重任和使命,也成為區域發展的“新名片”。
關鍵詞一:融入黃河重大國家戰略
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對區域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山東的沿黃城市也彰顯黃河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東營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提到,努力建設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樣板、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宜居宜業的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
2023年東營市政府工作報告對此也著墨頗多,強調著力加強生態保護、保障黃河安瀾,著力加強鹽堿地綜合利用、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著力加強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建設、服務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著力加強安居富民工作、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打造特色生態城市升級版,努力在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中走在前列。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濱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提到,努力建設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環渤海南岸智能制造基地、富有北方水網特色的樂居品質城市。
2023年濱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也表示,堅持把做大、做強、做優工業作為濱州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持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泰安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提到,努力建設國際旅游勝地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黃河下游新型工業基地。
2023年泰安市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堅定不移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首,持續深化“五大比拼、兩大問效”活動,深入推進重點工作攻堅突破行動,高起點建設泰山產業會客廳,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新一輪新型工業化建設先行區、示范區、引領區。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聊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提到,努力建設現代農業強市、黃河下游先進制造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23年聊城市政府工作報告還強調,深度融入國家和省重大戰略,頂住壓力,保持定力,激發活力,狠抓執行力,奮力在魯西崛起中當先鋒、打頭陣。培大扶強先進制造業。啟動三年攻堅突破行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建設特色鮮明、主峰凸顯的制造業強市。
關鍵詞二:承擔國家大的戰略支點
山東的區域發展的戰略疊加優勢也更加凸顯,部分城市作為戰略支點城市,承擔著更重要的角色。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德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提到,努力建設黃河流域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疊加區域中心城市、區域重要交通樞紐、現代農業與新型工業化強市。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兩大國家戰略在德州交匯。德州市主要負責人曾談到,“把握用好重大國家戰略,打造兩大國家戰略交匯的重要支點城市。如果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是東西‘一條線’、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圓’,那么德州就處在‘線’和‘圓’的切點上。”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日照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提到,努力建設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和臨港產業基地、濱海旅游度假名城。
新亞歐大陸橋是從中國東部沿海港口到荷蘭鹿特丹港的國際化鐵路交通干線,已經發展成為連接亞歐大陸的重要經濟大通道。山東位于新亞歐大陸橋的東端,日照建設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無疑意義重大。
關鍵詞三:區域定位特色鮮明
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經濟發展特色鮮明,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特征。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煙臺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提到,努力建設海洋經濟大市與制造業強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清潔能源示范城市、宜業宜居宜游的品質城市。
2023年煙臺市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聚焦海洋經濟突破,在建設現代海洋強市上邁出新步伐。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堅持陸海島統籌、港產城融合,持續增強藍色動力,開辟廣闊海洋發展空間。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深入實施“9+N”制造業集聚培育工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威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提到,努力建設高品質生態宜居精致城市、北方重要的海洋產業基地、濱海旅游度假名城。
2023年威海政府工作報告同樣表示,縱深推進海洋強市戰略。堅持向海圖強,實施興港強市戰略,加快“港產城”一體化發展,促進海洋三次產業同步提升,推動海洋經濟走向深藍。發揮省部共建優勢,加快推進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建設。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濟寧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提到,著力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國家創新型制造業強市、北方內河航運中心、濱湖生態水城。
2023年濟寧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焦現代港航物流,在打造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上開拓新局面。緊盯“億噸大港、百萬標箱”目標,做強大港、做優專業港,推動“物流、貿易、產業”一體發展,建設山東對內陸和國際開放橋頭堡。
關鍵詞四:跨區域發揮影響力
在區域一體化的背景下,城市的發展不僅僅局限于市域,在省內、尤其跨省際間的發展,成為區域發展的新趨勢、新引擎。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淄博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提到,努力建設省會經濟圈副中心城市、新型工業化強市、歷史文化名城、組群式生態大城市。
淄博建設省會經濟圈副中心城市,并非首次提出。2023年3月發布的《淄博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也表示,積極融入國家、省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加快融入省會經濟圈,省會經濟圈副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凸顯。
淄博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還強調,聚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濟淄同城化,建設經十路東延等互聯互通工程,積極對接齊魯科創大走廊,加強市域產業合作和創新協同。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濰坊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提到,努力建設山東半島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城市。
濰坊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順應對外開放新形勢新特點,更大力度走出去、引進來,聚力打造“雙循環”重要節點城市、山東半島對外開放橋頭堡、環渤海區域性海洋經濟中心。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臨沂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提到,努力建設魯南蘇北地區中心城市、國家商貿物流樞紐、濱水宜居文化名城。
今年1月印發的《臨沂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提出,“我市全力打造山東區域副中心城市、魯南蘇北地區中心城市、山東向南拓展的戰略橋頭堡、產城深度融合綜合試驗區。”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菏澤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提到,發揮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區位優勢,突出中國牡丹之都特色,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節點城市、黃淮平原生態田園城市。
菏澤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還強調,舉全市之力推動國家重大戰略和省重要部署落地見效。魯西新區建設全面起勢。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棗莊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提到,著力建設魯南地區中心城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大運河文化旅游名城。
棗莊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表示,堅定不移加快區域協同發展,致力推動城市能級向“高”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