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時間:11月6日
地點:進博會新聞中心
嘉賓:江森自控亞太區總裁朗智文(Anu Rathninde)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成為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革命,而進博會則是重要的平臺和橋梁,以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在全世界開拓綠色低碳領域的新藍海。經濟導報記者在第六屆進博會上深刻體會到,本屆進博會重點聚焦綠色、創新、開放發展,持續放大進博會的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四大功能平臺作用。
作為世界500強、全球智慧建筑領域領軍企業江森自控在本次進博會上帶來了探索智慧城市助力數字化未來和可持續發展,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江森自控與山東一直保持著廣泛的合作,在青島、濟南都設有分公司。近年來,江森自控更是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內建設山東區域總部,打造國內首家“數字化低碳城市協同創新中心”,吸引和帶動綠色低碳產業上下游企業落戶先行區,推動綠色產業生態系統培育和發展。協助濟南建設中國北方低碳智慧城市創新策源地和高端綠色產業聚集區。本期進博“面對面”,經濟導報記者邀請到了江森自控亞太區總裁朗智文,分享江森自控緊抓中國綠色發展機遇、投資山東的故事。

▲江森自控亞太區總裁朗智文(右)接受經濟導報記者(左)采訪。
●經濟導報:這是江森自控第幾次參加進博會?每次感受有何不同?
朗智文:江森自控已經是連續6年參加進博會,每一次我們都能帶來新的技術,在會上能夠與政府領導者、政策制定者,機構領導者以及消費者,還有我們的供應商進行更廣泛地交流。
通過進博會,我們也學習到了許多。例如,我們可以去了解如何更好地為中國市場帶來更好更多的產品,然后在下一年帶來滿足市場需求的新技術、新方案。在今年的進博會上,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大家再次相聚于上海,能夠感受到所有人的熱情。
●經濟導報:參加進博會這六年間,江森自控在中國的業務布局有什么變化?
朗智文:江森自控是世界上第一個恒溫器制造廠家。1885年美國Warren Johnson江森教授創立了本公司,以便生產他研發的配電房恒溫器,公司總部設于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密爾沃基市(MILWAUKEE, WISCONSIN, U.S.A.)。從此以后,江森自控有限公司從一項發明起家,已經發展成產值數億美元的公司,被公認為世界上最主要的建筑設備自動管理系統的生產商和工程承建商,我們在參加進博會中不斷改善,增強對于市場和消費者地需求認知,同時也能夠讓我們的產品方案更加適應中國市場。基于這樣的目標去推出孵化平臺,也推出本土制造系列,這樣可以不斷地改善自身產品。同時,通過參加進博會,江森自控也加速了本土化創新的步伐,更好地服務于整體。
●經濟導報:山東在江森自控業務板塊處于什么樣的位置?請介紹一下江森自控在山東的業務布局。
朗智文:沒錯,其實江森自控在中國的業務分布非常廣泛,在全國有超過8000名員工,有10個生產工廠,3個研發中心,在全國有50個分支辦公室,我們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推進。
如你所知道的,在山東的青島我們也有分公司,其實在全中國都會進行這樣的業務合作,不僅是在山東。當然了,我們在山東的業務規模是非常之大的,帶來了非常多的利潤,也讓江森自控產品方案獲得了非常大的進步。
江森自控在中國拓展業務已經有了30多年的歷史,我們對中國的市場,對于各個省份的資源,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入拓展合作。
●經濟導報:您剛剛多次提到綠色低碳發展,這與中國正在踐行的“雙碳”戰略十分吻合。對于中國的綠色低碳發展,您怎么看?
朗智文: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這創造了非常廣泛的機遇。如剛才所言,我們生產生活中,碳排放有40%都是來自于建筑,而建筑是往往被忽略的那一個因素,我們需要去解決這一問題。
在中國的許多城市,建筑的密度是非常之高的。這些建筑上還有很多設備,而這些設備可能是幾十年前就安裝好了的,或許這些設備并不節能,也達不到一定的數字化程度。
這就給江森自控創造了機遇。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去把這些樓和設備完全推倒,但是我們可以去做修繕和升級,可以讓這些建筑和設備變得更加節能高效,讓這些建筑變成凈排放,去降低這些能源消耗。
●經濟導報:目前,山東正在積極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在您看來,江森自控與中國各省份的合作有著怎樣的機遇?
朗智文:我認為,中國各省市都應該去制定相關的綠色低碳發展策略,就像山東一樣。我們也看到在中國有很多這樣的綠色發展機遇,江森自控會緊抓中國新的發展機遇。我們相信,在雙碳目標的背景之下,可以在中國獲得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