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經濟導報記者11月9日從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起步區把堅持公共服務設施優先作為提升起步區城市區域承載能力的重要抓手,對標學習雄安等先進區域理念和做法,以打造新時代現代化田園城市公共服務建設新示范為目標愿景,聚焦共同富裕、支撐打造宜居城市和營造創新未來社區典范,明確公共服務規劃建設引導策略,持續打造優質、共享、均好的公共服務體系,全力豐富全齡友好型公共服務環境和創新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加快推動優質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落地,推動濟南黃河北岸公共服務配套水平大幅提升。

打造“一帶一軸、多中心、網絡化”公服設施體系
起步區規劃整體打造“一帶一軸、多中心、網絡化”的結構布局,結合黃河設施展示帶、泉城特色風貌軸集中布局大型文體設施展示齊魯風范,彰顯黃河文化;構建4個城市服務中心、5個小城服務中心,重點打造大橋組團公共服務核心;全域形成各級服務中心網絡覆蓋、均等友好的布局形式。
堅持四個注重,提供優質、共享、均好公共服務
一是注重公平共享,確保多層次、全覆蓋。起步區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包括文化、體育、醫療等7大類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其中,在服務對象上,兼顧普惠公平,突出全齡友好導向,重點關注兒童、老年人、青年創意階層、服務業人群需求,按照居住型、混合型、鎮區型街道服務單元增加特色類設施清單,結合未來發展需求靈活彈性設置。在區域均衡上,堅持共同富裕和城鄉融合發展,注重城鄉統籌和城鄉等值,實現城鄉生活圈無縫銜接。
二是注重高能級、標志性、引領型。聚焦重大項目引領,加快推進一批具有引領性和辨識度的公共服務項目落地實施,支撐核心區快速起步,提升起步區城市競爭力,彰顯起步區蓬勃發展氣勢。沿黃河規劃會展與體育集聚區,重點建設黃河展覽中心、會議中心、酒店中心、黃河體育中心,形成互為補充、體系完備的公共服務體系。
三是注重集約、復合化建設,整合設施打造各級服務中心。推動公共服務設施功能整合、共建共享,在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規劃上強調集中布局,強軸塑心,構建城市特色標志區。街道級公共服務設施和鄰里級服務設施強調功能復合、倡導TOD導向整合布局,內部通過安全連續、步行友好的生活性街道、城市綠道,實現生活中心各類服務設施和開放空間相互串聯、共融共生。
四是注重營造智慧、宜居、多元公共服務應用場景。在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社區全生活鏈服務需求構建公共服務場景,以場景重建推動社區關系重塑,提高人民群眾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
面向七大領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
(一)在文化設施規劃方面。以建設秉承歷史文脈、向全球展示黃河文化與泉城特色的文化交流互鑒典范城區為目標愿景,引導形成“泉城軸、黃河帶、大橋芯”的布局模式。“泉城軸”作為延續泉城特色風貌軸,統領文化設施整體布局;“黃河帶”強化自然生態型文化設施與黃河生態風貌帶共融共生,點綴布局;“大橋芯”引導大型文化館群圍繞大橋中軸線兩側靈活布局,打造鵲華文化圈。
(二)在教育設施規劃方面。以建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樣板和未來教育典范為目標愿景,規劃重點強調高標準高質量布局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探索“名校+在辦校、龍頭校+新辦校”的集團化辦學和聯盟發展模式。建設引導方面,實行小班化理念,提高學習環境品質,鼓勵風雨操場、體育場設施開放共享。設施布局方面按服務半徑和居住人口分布均衡配置。
(三)在醫療衛生設施規劃方面。以營造專科特色鮮明、基層優質覆蓋、整合高效的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為目標愿景,積極承接優質醫療資源并充分預留醫療用地,積極探索以院士工作站、學科共建等方式引進頂尖醫療機構。優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需求,保障重點人群醫療需求,打造國內領先專科醫院集群,整合規劃省會專科醫療中心。加快構建與分級診療制度相匹配的醫療設施體系布局并補足起步區在公共衛生建設方面存在短板,建設整合集約型公共衛生中心。引導大型綜合醫院向“大急診+小門診”格局轉變,打造15分鐘優質基層醫療服務圈,加強社區醫院建設,優化基層醫療服務功能。
(四)在體育設施規劃方面,以打造運動無處不在、設施藍綠交融、多元活力的國家健身模范城市為目標愿景,規劃高水平建設省市級體育設施,打造黃河體育中心綜合體。規劃指標方面向基層傾斜,增加多功能運動場、籠式足球、健身步道等基層體育設施。突出起步區藍脈綠網的生態特色,打造黃河體育運動休閑帶。設施布局方面黃河體育中心沿黃河布局、塑造地標,在重要城市組團均衡布局區級中心。
(五)在福利設施規劃方面。以構建普惠均等、關愛包容、多元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為目標愿景,規劃建立“9064”養老體系,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格局,分層次預留養老空間。推動促進醫養結合,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布局方面機構養老設施在城市組團普惠均衡布局。
(六)在公安設施規劃方面。以構建配套健全、網格覆蓋、安全高效的公安基層體系和打造平安起步區為目標愿景,規劃高等級公安管理辦公設施獨立選址建設。派出所等基層設施結合生活圈合理布局、網格化覆蓋,便民利民。
(七)在街道級服務設施方面。劃定十五分鐘生活圈單元,在單元服務中心區域選址建設形成街道級服務中心。整合政務服務(包含融媒體中心、黨建、信訪、社區公共服務中心、派出所警務室等)、便民商業、醫療衛生、公共文化、社會福利、體育健身、郵政服務、創新服務(創業、社交等)等功能以綜合體的形式單獨占地建設。結合未來社區的規劃建設,鼓勵街道級服務中心以TOD公共交通為導向,融合未來鄰里、教育、健康、創業、建筑、交通、低碳、服務、治理等九大場景為建設方向,一站式解決公交出行、公共服務、文化教育和生活配套等需求,建成符合中國老百姓生活習慣的“文化生活綜合體”。
下一步,起步區將堅持公共服務優先,加快推進重大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以優質公共服務提升區域承載力、輻射力和影響力,為起步區建設發展和省會北起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