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經濟導報記者11月9日上午從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堅持公共服務設施優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起步區城市管理立足打造現代綠色智慧宜居新城區,借鑒深圳、珠海等地“城市大管家”“物業城市”管理理念和實踐經驗,發揮起步區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優勢,本著資源整合、質效雙促的目的,探索推出“大城管”城市綜合服務這一新型管理模式。該項目于今年3月份啟動,7月份完成招標,8月份中標公司進場作業。目前項目已正常運轉,從根本上解決了多部門重復投資、多支隊伍交叉作業及碎片化城市管理難題,實現了起步區城市管理整體水平的顯著提升。

起步區“大城管”城市綜合服務模式的主要優勢:
一是把環衛、市政、交通、園林、水域等政府服務項目打包由一家作業公司負責,減少了交叉扯皮,提高了作業質效。
二是將生活垃圾轉運站、環衛停車場、加水點、公廁等環衛基礎設施建設以特許經營的形式納入項目,促進了基礎設施配套優化。
三是將環衛收費及戶外廣告、裝修垃圾、垃圾資源化利用等運營項目交給特許經營者,增加運營收入,減少政府投資。

起步區市容環衛工作開展情況如下:
堅持“無廢”理念,助力“無廢城市”示范區建設。“無廢城市”示范區建設,涉及城管工作的有兩部分:建筑垃圾管理和生活垃圾管理。無廢理念不是不產生垃圾,而是通過政策引領、技術改造等措施減少垃圾的產生,推進垃圾的再循環利用,實現末端垃圾處理量的減少。
在建筑垃圾管理方面,根據起步區為建設填墊區的實際,堅持既拒絕外來垃圾又不外運垃圾,努力實現建筑垃圾全量就地消納處理。目前,先投生態公司正在需土量較大的地塊建設多處建筑垃圾轉運調配場,同時建設建筑垃圾調運服務平臺,統一調配運輸車輛,實現建筑垃圾優先直接利用、多余量進轉運調配場,當出土量不能滿足用土時,再從調配場統一調用。這一機制的優勢:一是統一調配,實現了建筑垃圾有序直接利用;二是就近消納利用,縮短了運輸距離,降低了出土、用土成本,既實現了低碳運行,又優化了營商環境。
在生活垃圾管理方面,“大城管”堅持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一是創新管理方式,加快推進撤桶并點工作。今年年底完成全域187個村莊和3條商業街撤桶并點工作,目前基本配齊了垃圾收集車,撤桶后采用上門收集的方式確保垃圾不落地。同時發揮基層黨支部和黨員的作用,以村和商業街為單位,建立商戶和業主垃圾分類紅黑榜,提高垃圾分類基層參與度和群眾主動分類的積極性。二是堅持大分流和細分類的理念,推進社區居民裝修垃圾、大件垃圾單獨收運體系的建立。三是推進社區配套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完善收運體系。新建小區由開發商按標準配套建設分類收集房,實現分類投放、分類收運一體化管理。四是推進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建立志愿者隊伍,實現垃圾分類全社會動員。
堅持低碳理念,推進氫能源城管示范區建設和綠色環衛基礎設施建設。起步區“大城管”城市綜合服務項目作業車輛以新能源車輛為主,并優先使用氫能源車輛。
目前,已完成40輛氫能源渣土車和22輛氫能源環衛車輛的采購工作,正在加快加氫站等配套設施建設。
濟南市首座半地下多功能生活垃圾分類轉運中心正在全力建設,爭取年底建成并試運行。該中心配建裝修垃圾、大件垃圾分揀中心、環衛停車場及垃圾分類宣教基地,將全面提升該區生活垃圾處置水平。
全力推進總部經濟區地下垃圾真空收運系統建設籌備工作,該系統將實現示范區1.3平方公里區域生活垃圾的管道收運,淘汰垃圾桶和垃圾收集車,全面提升區域環境衛生水平,實現低碳運行。
堅持數字賦能,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智慧城管平臺建設是“大城管”城市綜合服務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將采用購買服務的形式,打造集監管與服務于一體的高效、精細、全面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為城市管理提“智”增效。目前正在推進城管平臺的架構設計,該平臺建設能夠實現對作業單位、作業車輛和作業人員的實時監控,同時創新建立城管指數,實現對各街道、作業公司工作的實時評價。
結合平臺建設,由作業公司引進企業質量監控ISO9000認證體系理念,以環衛作業質量為產品,建立全流程的監控體系,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