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千億級化工巨頭萬華化學(600309.SH)正籌劃大手筆收購事宜。
11月7日晚,萬華化學披露,公司及其關聯方擬通過股權轉讓、增資等方式,持有銅陵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銅化集團”)化工業務51%的股權,同時持有非化工業務34%的股權,繼而成為A股上市公司六國化工(600470.SH)和安納達(002136.SZ)的間接控股股東。據悉,銅化集團股權價值交易上限不超過60億元,且以評估值為準。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盡管萬華化學對此次收購頗為看好,但二級市場反應冷淡,11月8日萬華化學股價大跌4.38%,市值蒸發約120億元。
間接控股兩家上市公司
萬華化學披露,11月7日,公司已與銅陵市國有資本運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創谷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鶴源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安徽省投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及標的公司銅化集團簽署了《股權變更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內容,萬華化學及其關聯方將先購置銅化集團現有股東部分股權,然后將銅化集團實施公司分立,將化工業務資產、關聯公司股權繼續保留在現有公司,將非化工業務資產、關聯公司股權剝離成立單獨的公司。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萬華化學及其關聯方可選擇以增資、購買股權、換股或其他方式,最終實現持有分立后的銅化集團51%的持股比例,并享有控制權。同時,萬華化學及其關聯方可選擇以增資、購買股權、換股或其他方式,最終實現持有分立后的非化工公司34%的股權比例,并享有重大事項的一票否決權。
資料顯示,銅化集團成立于1991年11月,注冊資本185526.33萬元,公司位于安徽省銅陵市。2019年,銅化集團完成國資混改,引入投資方安徽創谷新材料有限公司,創谷新材與安徽鶴源投資為一致行動人,創谷新材并無實際控制人,因此銅化集團實際控制人由銅陵市國資委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據了解,銅化集團經過30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成為以化學礦山采選、硫磷化工、精細化工、新材料、商貿物流、地產開發等為主導產業的多元化集團型企業,是國內重要的硫磷化工產業基地和新型顏料產業基地。控股六國化工、安納達兩家上市公司,主導產品高效磷復肥、鈦白粉、苯酐、硫鐵礦、電池材料磷酸鐵等產銷量均位居國內同行前列。
萬華化學表示,若本次交易全部順利實施完成,萬華化學將成為銅化集團化工業務的控股股東,銅化集團化工業務及下屬子公司六國化工、安納達的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煙臺市國資委。
增強萬華化學電池業務競爭力
協議內容顯示,各方一致同意,評估基準日為2023年10月31日,本次所涉及的分立前銅化集團股權價值交易上限不超過60億元,且以評估值為準;并以此作為萬華化學及其關聯方本協議下所有增資、購買股權、換股或其他方式等股權變更的計價基礎。其中,六國化工、安納達采用市價法進行評估。
對于此次收購,萬華化學認為對公司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將進一步完善上游原料供應鏈,增強電池業務核心競爭力;其次,銅化集團鈦白粉在行業處于前十名,該業務與萬華化學現有涂料業務具有互補及協同效應。
而通過本次重組,萬華化學將在銅化集團礦業業務參股34%,進一步保障磷礦資源,為萬華化學未來的磷資源需求解決瓶頸問題,提升產品競爭力。依托成熟的煤化工運行經驗和技術優勢,萬華化學將進一步優化銅化集團煤氣化裝置,進一步提升銅化集團現有產品市場競爭優勢。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萬華化學業務涵蓋聚氨酯、石化、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三大板塊,2022年以來,萬華化學加快了其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其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業務主要包括三元正極材料、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溶劑等。
在2022年年報中介紹技術創新時,萬華化學提到,公司加大了新能源相關領域的資源投入,搭建了電池回收及鹽湖提鋰等新的技術平臺,電池材料及電池化學品全產業鏈同步推進,提升生態圈的閉環能力。
2022年11月15日,在深圳召開的高工鋰電年會上,萬華化學集團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孫家寬曾表示:“電池材料我們是2018年選擇進入的,目前已被萬華確定為第二增長曲線的一部分,現在正大力發展這個產業。”
有媒體報道,在今年5月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萬華化學高層明確表示加大電池材料資本開支。2023年,萬華化學在電池材料項目計劃投資33.4億,同比大增173.8%。
市場對收購反應不一
財務數據顯示,此次收購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厚萬華化學業績,但二級市場對此反應冷淡。
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9月,銅化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為168.82億元、212.17億元、142.10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88億元、8.85億元、3.28億元;上述報告期末的總資產分別為152.06億元、194.56億元、201.54億元。
同期萬華化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455.38億元、1655.65億元、1325.5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50.39億元、170.42億元、138.56億元。
“電池材料等業務是萬華近年來重點打造的新發展方向,本次并購將增強公司新能源材料業務的競爭力。”民生證券分析師劉海榮表示,萬華化學收購銅化集團可以實現多點協同,為電池材料等業務完善產業鏈配套。
國金證券則在研報中表示,目前看磷酸鐵鋰行業規劃產能相對較多,未來能夠獲得長期發展優勢的企業需要同時具備成本和技術優勢,萬華化學作為化工龍頭企業,在電池材料研發領域具有研究積淀,借助公司領先的人才優勢和資金實力將有望快速實現技術升級。現有產業鏈中上游資源品的盈利相對較為豐厚,通過上游磷礦資源布局,將大幅解決公司的成本問題,形成綜合競爭力。
從二級市場反應看,六國化工8日開盤即一字板漲停,并維持到收盤,股價報收5.71元/股;安納達全天也都維持在漲停狀態,股價報收于12.22元/股。
相反,作為擬收購方的萬華化學8日股價大跌,開盤價即下跌0.25%,盤中一度跌至81.88元/股,跌幅達到6.10%,創出6月份以來的新低;收盤報83.38元/股,下跌4.38%,市值約為2617.9億元。
“建議開投資者說明會,說明收購理由。”山東一投資者表示,投資者認為萬華此次收購吃虧了,所以股價才會下跌。“萬華本次擬收購銅化,對萬華的貢獻和影響可能要逐步體現,但我相信萬華管理層的決策。”安徽的一位投資者則表示,相信萬華的眼光和能力。
“下跌可能是市場對萬華化學此次收購感到不樂觀。”中泰證券分析師劉保民8日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在目前的市場背景下,拿出那么多資金進行收購,市場對收購后的整合、以及行業前景中存在的風險,考慮的更多一些。
新聞同期聲:
安納達前三季度凈利同比減少55%
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安納達,全稱安徽安納達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總股本21502.00萬股,公司主要從事鈦白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金紅石型鈦白粉、銳鈦型鈦白粉等系列產品;公司控股子公司銅陵納源從事磷酸鐵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磷酸鐵系列產品。
據半年報披露,安納達具備鈦白粉產能8萬噸/年,磷酸鐵產能10萬噸/年。公司控股子公司銅陵納源與合肥國軒科宏合作設立安軒達公司新建5萬噸/年磷酸鐵項目,計劃在2023年下半年建成投產,屆時公司將達到15萬噸/年磷酸鐵產能。
據披露,安納達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幾家鈦白粉上市企業之一,鈦白粉產品質量領先,產品性能良好,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在部分中高端應用領域具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銅陵納源與國內主要動力及儲能電池正極材料生產企業建立了長期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市場主要客戶為行業的頭部企業。
三季報顯示,2023年1-9月,安納達實現營業收入163725.43萬元,同比減少17.70%,歸母凈利潤9009.07萬元,同比減少55.22%。其中,2023年7-9月,安納達實現營業收入57331.17萬元,同比減少9.64%,歸母凈利潤2612.36萬元,同比減少64.39%。
六國化工前三季度虧損1141.66萬元
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六國化工,全稱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3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總股本52160.00萬股,主營業務為化肥(含氮肥、磷肥、鉀肥)、肥料(含復合肥料、復混肥料、水溶肥及微生物肥料)、化學制品(含精制磷酸、磷酸鹽)、化學原料的生產加工和銷售。公司是華東地區磷復肥和磷化工一體化專業制造的大型企業,“六國”品牌為磷復肥行業主流品牌,在國內市場具有較大影響力。
據介紹,六國化工本部坐落于長江沿線,直通湖北宜昌磷礦供應地;同時,安徽地區擁有亞洲地區最為豐富的硫酸資源,公司具備“酸肥結合”“礦肥結合”的生產要素稟賦優勢;合成氨、尿素、磷酸一銨原料等內部自產自供,汽電聯動、余熱發電以及石膏水洗、淋溶水回用等,公司循環經濟與規模優勢得到充分匹配。
半年報披露,六國化工為著力打造新能源化工、新材料化工板塊,在湖北省當陽市壩陵化工園清平河片區,注冊成立全資子公司湖北徽陽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占地1800畝,建設新能源新材料一體化一期項目年產28萬噸精制磷酸裝置。
三季報顯示,2023年1-9月份,六國化工實現營業收入526325.08萬元,同比減少13.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41.66萬元,同比減少105.80%。其中,2023年7-9月,六國化工實現營業收入194337.25萬元,同比增長13.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額凈利潤-2114.65萬元,同比減少5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