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記者從山東省科技廳獲悉,日前,省統計局、省科技廳、省財政廳聯合發布了《2022年山東省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簡稱《公報》),2022年,全省科技投入力度持續加大,研究與試驗發展(以下簡稱R&D)經費投入總量邁上2000億元新臺階,經費投入力度、強度進一步提升。
贏得未來的關鍵,是科技創新。R&D經費的規模和強度指標,是反映一個地區科技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參照《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22年,全國R&D經費投入超千億元的省(市)有12個,山東以2180.4億元排在全國第五位。
對于山東而言,這一成績的“含金量”極高——與2021年相較,2022年山東R&D經費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12.1%,增速超出全國水平2個百分點;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為2.49%,較上年同期增加0.14個百分點,增速同樣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充分顯示出山東科技實力的高速增長。
分活動類型看,全省基礎研究經費89.5億元,比上年增長21.4%;應用研究經費163.8億元,增長37.2%;試驗發展經費1927.1億元,增長10%。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經費所占比重分別為4.1%、7.5%和88.4%。
分活動主體看,企業R&D經費1943.2億元,比上年增長11.3%;政府屬研究機構R&D經費79.1億元,增長0.3%;高等學校R&D經費114.3億元,增長20.5%;其他主體R&D經費43.8億元,增長74.9%。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高等學校R&D經費所占比重分別為89.1%、3.6%和5.2%。
分行業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投入為1728.7億元,增長10.4%;其中高技術制造業R&D經費363.6億元,增長33.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與營業收入之比)為1.59%,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入強度達到3.86%,提高0.4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投入超過100億元的行業大類有6個,分別為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這6個行業的R&D經費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為50.2%。
分地區看,R&D經費投入超過100億元的市有8個,依次是青島(400.2億元)、濟南(346.8億元)、煙臺(197.5億元)、濰坊(169.1億元)、臨沂(129.6億元)、淄博(129.4億元)、濱州(110.7億元)、德州(109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有10個,依次為濱州(3.72%)、日照(3.14%)、聊城(3.13%)、德州(3%)、淄博(2.94%)、濟南(2.88%)、青島(2.68%)、泰安(2.63%)、威海(2.55%)、東營(2.53%)。
另外,《公報》顯示,根據財政決算,2022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科學技術支出科目完成313.3億元。其中,省本級科技支出科目完成102.8億元,占全省科技支出科目完成數的比重為32.8%;16市科技支出科目完成210.5億元,占全省科技支出科目完成數的比重為67.2%。
分地區R&D經費情況

附注:
1.主要指標解釋
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指報告期為實施研究與試驗發展(R&D)活動而實際發生的全部經費支出。研究與試驗發展(R&D)指為增加知識存量(也包括有關人類、文化和社會的知識)以及設計已有知識的新應用而進行的創造性、系統性工作,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三種類型。國際上通常采用研究與試驗發展(R&D)活動的規模和強度指標反映一國的科技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2.統計范圍
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的統計范圍為全社會有R&D活動的企事業單位,具體包括政府屬研究機構、高等學校以及R&D活動相對密集行業(包括農、林、牧、漁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的企事業單位等。
(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