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見習記者 李淑楠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利津縣鳳凰城街道在社區治理中注重解民憂、紓民困,圍繞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將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變為暖心事、順心事。
永利社區在實踐中探索出的“365”社區治理模式,以全年365天不間斷為民服務,實現社區360度全方位治理,切實增強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提升社區治理效能,構建起和諧安定有序的社區環境,為實現居民自治打下堅實基礎。永利社區黨委書記劉辰說,“社區黨委不僅是社區居民的核心,更是贏得社區居民信任的‘貼心人、知心人’,群眾問題及時解決離不開創新性的社區治理模式。”
近日經濟導報記者一行走進永利社區,發現了社區治理的新變化——一個智慧社區的建設試點逐步顯出“智慧”的樣貌。


原來,利津縣是全省首批四星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縣,其中,鳳儀社區、永利社區、津苑社區、新合社區、文苑社區5個社區納入山東首批重點支持建設名單。結合《山東省地方標準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指標第三部分:智慧社區指標》要求,永利社區實施了智慧社區建設項目。
走進永利社區,記者一行被智能化設備所吸引,如智能人車出入管理、視頻監控、充電樁、居家養老等,一個智能化生活體驗的新社區即將給社區居民帶來生活的新變化。
據悉,借助物聯網、環境感知、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社區將搭建起風險動態感知預警系統,集成小區門禁、車輛管理、物業管理等數據,對社區“人、車、物、房”信息智能采集、全面標識,實現以房管人、以門管人、以車管人。
其中,將強化高危人員識別和重點人員監測,實現對社區風險隱患的敏銳感知、精確預警。系統創新性實現了多目標檢測和跟蹤,對視頻中的行人進行實時監測和跟蹤、抓拍,對于人群密集的情況可以及時報警,在采集到的視頻監控數據上準確率達到95%以上,目標跟蹤準確率達到92%以上,數據匯聚并傳輸到公安內網。
該方法將有效提升公安部門的辦案效率和對突發事件的快速響應,依托平臺,創新基層警務模式和社區治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圖為永利社區黨委書記劉辰介紹智慧社區情況
劉辰表示,下一步,結合社區需求,還會定制開發特色功能應用。如建設首批智慧社區運營展示中心,以“智慧社區、樂享生活”為理念,打造“智·社區,慧·生活,樂·人生,活·應用,享·未來”五大主題板塊。以“便民、惠民”為宗旨,加快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社區的治理和服務中的應用,打造“設施智能、服務便捷、治理精細”的智慧社區樣板間。
不同于傳統社區,智慧社區建設可以實現智慧社區數據的共享應用,預留的標準化接口API,可實現與其他職能部門的數據互通、資源共享。
在社區治理中,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對于車輛、房屋、人口、時間等核心因素進行管理分析,綜合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安防,基礎智慧社區數據中心打造高度一體化的綜合管理平臺,整合社區、物管、公安等多部門資源,建立監控、預警、分析、處置的全方位響應機制,實現快速聯動,有效應對各類事件,提升社區平安建設的質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