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聊城市陽谷縣閻胡同村幾條“有名無標”鄉村道路進行設標,并將地名信息錄入“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上傳至網絡地圖,閻胡同村特色養殖產品鵪鶉的線上銷售愈加紅火。此前,養殖場和銷售點的具體位置不明確、物流運輸不暢困擾著當地養殖企業,加強鄉村地名管理服務為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帶來“甜頭”。
鄉村地名管理服務關系鄉村百姓出行、物流運輸。日前,山東省印發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實施方案,提出重點推進鄉村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地名標志設置維護、地名文化保護弘揚、地名信息深化應用和地名賦能產業發展,全面提升鄉村地名建設水平,助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實施方案明確了5方面14項重點任務,包括織密鄉村地名網、健全鄉村地名標志體系、推動地名文化進村入戶、深化地名信息服務、促進地名利農惠農等內容。同時,要求分動員部署、全面推進和深化提升三個階段開展工作:今年12月底前,各市細化目標任務、具體舉措和步驟安排,全面啟動本地“鄉村著名行動”工作;2024年1月至2026年12月,探索推進工作路徑和可復制推廣的工作經驗;2027年1月至12月,做好工作梳理和經驗交流,把實踐經驗轉化為政策性、制度性成果,為助推鄉村振興提供地名力量。集中工作階段結束后,將轉入常態化實施階段,持續推進至2035年。
根據實施方案,到2028年,全省鄉村地名管理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工作模式基本定型、工作路徑基本成熟,鄉村地名及其標志的廣度、密度、精度適應鄉村治理需要,鄉村地名文化成為鄉村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鄉村標準地名信息在各領域規范使用,鄉村地名管理服務水平實現躍升,地名助力鄉村振興作用充分顯現。到2035年,城鄉地名公共服務實現一體化、均等化,優秀地名文化成為鄉風文明的重要載體,地名助力鄉村振興取得重大成效。
今年以來,山東共命名、更名鄉村地名6700多條,設置維護鄉村地名標志1.2萬塊,采集上圖百度、高德地圖平臺鄉村地名1萬多個。全省組建350支地名志愿服務隊,深入鄉村開展地名志愿服務活動。同時,開展“沿著黃河看地名”活動,探索地名文創大賽,推動地名文化助力“好品山東”建設;率先建立三級地名保護名錄,加強老地名保護。
山東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扎實開展“鄉村著名行動”,著力提升鄉村地名管理服務效能,織密鄉村地名網,健全鄉村地名標志體系,助力數字鄉村建設發展,更好地發揮地名作用助力鄉村振興。(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