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10月30日,山東自貿試驗區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推進醫養健康、海洋產業、離岸金融等多個領域聯動發展,標志著山東自貿試驗區提速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合作。
10個項目簽約
當日,雙方圍繞區港合作、片區合作、機構合作與企業合作四個維度簽約10個項目,涉及37個聯動合作事項。將在醫養健康、海洋產業、國際貿易、智庫平臺、離岸金融等方面加強合作,通過產業、制度等方面建立聯動機制,聚力為企業搭建聯通國際市場的橋梁紐帶。
根據當日簽署的協議,海洋產業方面,將推動構建“南繁北育”水產種業高質量發展體系,建立水產種業南北合作產業聯盟,探索海洋資源養護、休閑漁業、海域分層確權、藍色金融等新路徑、新業態、新模式。
醫療康養方面,將推動醫療、康養資源互推引流,充分依托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政策效應,推動患者雙向轉診、診斷試劑樣本檢測、醫療人才共享、保險創新支付等方面的戰略合作和跨區聯動。
貿易聯動上,雙方將強化大宗商品交易、離岸貿易、跨境電商等聯動創新,引導企業海外收益回流,開展出海產品展銷,組織聯合招商及海外資金引進。
離岸金融方面,雙方將充分利用海南自貿港離岸金融政策和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性,在離岸人民幣債券、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離岸資產管理方面推進合作,暢通離岸金融資金流動通道。
“此次合作簽約標志著雙方聯動合作再上新征程,而且建立緊密協作、優勢互補、高效協同、互利共惠的創新機制,放大海南自貿港的溢出效應,對山東更好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山東省商務廳廳長陳飛表示。
據介紹,雙方明確了37項聯動合作事項,將通過構建高效務實、互利共贏的聯動創新機制,把山東自貿試驗區的產業優勢、資本優勢、人才優勢,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政策優勢、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相嫁接,攜手推進南北產業共興、園區共建、平臺共享、成果共享,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合作成果,打造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新標桿”和“新范例”。
經濟導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與博鰲樂城先行區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醫養健康方面協同創新合作。
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郭凱表示,濟南片區將與博鰲樂城先行區暢通聯動創新通道,充分發揮濟南片區醫藥產業資源優勢和博鰲樂城先行區醫療領域對外開放、特許政策優勢,推動在特許醫療、創新藥械產品“前店后廠”模式、醫療科技創新成果臨床研究轉化、罕見病精準診斷治療、真實世界數據研究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建立常態化溝通交流渠道和改革創新協同發展機制,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兩款海外特效藥已納入
煙臺市民健康保
其實,從2021年開始,山東與海南兩省的片區、經濟功能區就圍繞共同的產業訴求和發展定位,先行先試開展了聯動探索。當年8月,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與海南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率先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取得了積極成效。
“通過對接海南自貿港,已構建了‘種業、醫養、貿易、創新’4個通道,‘南繁北育’合作模式使深遠海養殖周期由2年縮短至10個月,博鰲樂成兩款海外特效藥納入了煙臺市民健康保。”山東省商務廳規劃指導處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據介紹,今年是山東自貿試驗區建設四周年,也是山東自貿試驗區邁入2.0版建設的開局之年。2023年以來,山東自貿試驗區圍繞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加快深化改革創新方案落地實施,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不斷釋放自貿紅利,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今年1-8月,山東自貿試驗區完成外貿進出口3096億元,同比增長4.8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48個百分點,實際使用外資157391.53萬美元,占全省使用外資總額的11.88%。
據介紹,在貿易自由便利方面,山東率先打造海關、貿促會“原產地證書”簽發“單一窗口”,共簽發“原產地證書”9200余張,幫助企業減免進口國關稅2600多萬美元。在投資自由便利方面,推出“境外投資一件事”服務,材料壓減率為34%,企業平均辦理時限由30個工作日壓減到3個工作日;推出AEO企業“全鏈條”服務新模式,平均檢測時間縮短36%,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800萬元以上。在資金自由便利方面,首創“匯率保”“信保貸”“關保通”等金融服務,爭取到“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等試點,落地首筆跨境人民幣稅費TIPS繳庫、首單數據知識產權存證質押融資等業務。在人才自由便利方面,實現濟、青、煙三片區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互認,外籍人才申報材料精簡60%,審批環節壓縮70%,促進外國高層次人才在山東自貿試驗區內自由流動。在物流自由便利方面,青島港自4月1日起作為離境港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結束了北方沒有水路離境港的歷史,出口企業從國內的啟運港運出時,即視為已經出口并可辦理退稅手續,可節約20天左右的資金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