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見習記者 高冉
隨著A股三季報收官,305家山東上市公司的最新經營情況也展現在投資者面前。
經濟導報記者通過Wind資訊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魯股共實現營業總收入2.11萬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327.88億元,較去年同期均略有下降。
不過,第三季度魯股整體表現不俗,單季營收、凈利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魯股第三季度共實現凈利潤463億元,同比增幅約6.44%。個股中,登海種業(002041.SZ)業績同比漲幅最大,接近123倍;還有龍源技術(300105.SZ)、中泰證券(600918.SH)等4只個股增幅也在10倍以上。
“受三季度經濟復蘇斜率改善、成本費用壓力緩解、部分領域周期底部改善等多重因素影響,A股業績觸底回升。”招商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張夏表示,各行業中,公用事業、消費服務、中游制造增速相對領先,投資者可關注業績維持高位或加速改善的領域。
海爾智家日均營收7.28億元
從前三季度的營收情況看,海爾智家(600690.SH)、濰柴動力(000338.SZ)、兗礦能源(600188.SH)、萬華化學(600309.SH)營收均在千億元之上,成為魯股領頭羊。
家電龍頭海爾智家營收最高,達到1987億元,日均營收達到7.28億元,創出歷史新高。來自券商機構的人士指出,公司三季度以來在冰箱、洗衣機、水產業等領域推出新產品,份額得到持續提升,且廚電、智慧樓宇、家用空調業務收入實現較快增長,推動公司業績向好。
濰柴動力營收較去年同期出現明顯增幅,站上1600億元的關口。財通證券此前的研報就指出,公司出口市場需求旺盛,持續推進產品、業務、市場結構調整,受益于國內需求逐步復蘇及出口市場需求旺盛,公司業績實現同比高增長。
另外,華電國際(600027.SH)、恒邦股份(002237.SZ)、中國重汽(000951.SZ)等魯股前三季度營收均較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原因多與行業景氣度的回升有關。
如恒邦股份就表示, 公司前三季度營收大漲46.78%,原因是把握市場機遇,產品產量和銷量同比增加及銷售價格上漲,主要產品黃金、白銀、電解銅等銷售收入及有色金屬貿易收入增加所致。

兗礦能源穩居盈利榜首
從盈利情況看,今年前三季度有兗礦能源、海爾智家、萬華化學3只魯股盈利超百億元。兗礦能源的歸母凈利潤雖然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6.80%,但仍以155億元的盈利水平穩居魯股榜首位置。
中泰證券研報中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自產煤方面單位價格793.6元/噸,同比下降22.3%;單位成本383.7元/噸,同比增加10.6%;單位毛利409.9元/噸,同比下降39.2%。不過,公司于今年9月30日宣布成功完成對魯西礦業和兗礦新疆能化收購,實現盈利增厚。
海爾智家緊隨其后,盈利117億元,同比增長12.71%;萬華化學保持穩定,盈利127億元,微降6.65%;濰柴動力則是出現大幅增長,盈利65億元,同比增長96.29%。
對于盈利的爆發,濰柴動力表示,公司報告期內搶抓重卡行業需求復蘇及出口市場需求旺盛等機遇,持續推進產品、業務、市場結構調整,推動業績實現同比大幅增長。

齊峰新材凈利增幅超40倍
從盈利增速看,今年前三季度有164只魯股實現同比增長,占比53.95%。
其中,齊峰新材(002521.SZ)表現突出,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57億元,同比增長4134.88%。公司稱,業績增長的原因在于報告期內客戶需求旺盛,公司產銷量明顯增加;同時,主要原材料價格下降,成本降低。公司還稱,報告期內根據市場需求,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有效推進降本增效措施,產品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環保板塊表現突出,恒譽環保(688309.SH)、惠城環保(300779.SZ)、奧福環保(688021.SH)前三季度凈利潤增幅均在10倍之上。其中,惠城環保、奧福環保都是較去年同期扭虧為盈。
另外,還有29只魯股前三季度凈利潤增幅在1倍-10倍之間。高測股份(688556.SH)、玲瓏輪胎(601966.SH)、三角輪胎(601163.SH)均是在去年同期較大基數上出現了明顯增長,凸顯公司所處行業面的回暖力度,及公司自身提升運營能力的努力。
如果單看第三季度的業績表現,那么魯股的爆發力更強。
登海種業以超過百倍的增幅一馬當先。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2078.52萬元,同比增長12291.03%。招商證券的研報指出,公司核心品種抗逆性好,尤其在黃淮海地區市場基礎扎實。其三季度末合同負債約10.7億元,同比增長24%,經銷商打款積極,表明其玉米品種仍具備較強的競爭力、新銷售季開局良好。
*ST園城(600766.SH)、龍源技術、中泰證券、瑞豐高材4只魯股緊隨其后,第三季度盈利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857.62%、2017.18%、1431.06%、1007.37%。這其中,中泰證券的表現頗受關注。公司稱,第三季度業績上漲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投資等業務收入同比增加,以及營業支出同比減少。

榮昌生物研發投入超營收
當然,上市公司業績上漲背后,除了行業面的景氣度回暖外,研發技術方面的投入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超過60%的魯股研發費用都有所增長,且醫藥生物板塊表現突出,如百洋醫藥(301015.SZ)、盈康生命(300143.SZ)等11只魯股的同比增幅均超過100%。
盈康生命日前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注重新品研發和產品升級,研發投入預計會保持在合理水平。公司也會通過注重技術研發和收購兼并,不斷豐富基于關鍵場景的關鍵產品線、實現醫療器械板塊快速的發展擴張。
從研發總投入上看,魯股中,海爾智家研發費用居首位,高達80.45億元,并實現近8%的增長。此外,濰柴動力、歌爾股份、萬華化學等8家公司研發投入超10億。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萬華化學研發費用28.79億元,同比增長17.80%,研發投入持續加大。公司現金流充裕、盈利穩定,研發費用近三年來每年都維持20億元以上。國盛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公司在研項目主要圍繞高端化工新材料領域,在新興領域做前瞻布局,以研發創新為原動力,持續高強度資本開支驅動公司未來高成長,并預測公司新材料業務將在未來2-3年逐步進入收獲期,盈利能力有望再上一個臺階。
另外,如果按照研發投入強度(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進行分析,重視科技含量的科創板、創業板魯股,排名靠前。其中,榮昌生物(688331.SH)居首位,其前三季度研發費用8.58億元,已超過其7.69億元的營收。這主要是由于報告期內新藥研發管線增加、多個創新藥物處于關鍵試驗研究階段導致臨床試驗費、材料費等費用增加,以及研發人員數量、工資水平增加。據悉,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自身免疫、腫瘤科商業化團隊規模均已達到600人。此外,泰它西普、維迪西妥單抗適應癥不斷拓展,并且多項相關臨床研究正在推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