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最近,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汽車后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部署推動汽車后市場高質量發展。其中提到,要支持自駕車旅居車等營地建設,加強政策支持,促進房車旅游消費發展。
經濟導報記者調查發現,現在自駕旅居短線游產品層出不窮,近郊景區成為更加熱門的自駕出游目的地;與此同時,山東一些地方也借助自駕旅居消費大力發展的東風,盤活了域內原本分散的旅游資源。
山東省自駕車旅游協會秘書長韓磊認為,自駕車旅居車已經是各景區的主要納客渠道;要想留住游客,則應以自駕游為核心,整合域內旅游資源,針對性打造適合自駕旅居的旅游產品,而非單純建設自駕車旅居車營地。
當“散裝景點”遇到短線自駕
在泰安市化馬灣鄉牛山村,生長著一棵千年流蘇樹。每逢花期,白色的花朵開滿枝頭,遠遠望去,整棵樹像是一片白云,煞是美麗。
然而,在化馬灣鄉啟動全域旅游建設之前,這棵千年流蘇古樹乏人問津,原因也不復雜:這里與省級重點自然保護區,也就是以“雄、奇、靈、險”而聞名的龍灣地質公園,二者直線距離超過5公里,很難產生聯動。
據該鄉有關負責人介紹,化馬灣鄉位于徂徠山東北麓,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既有商周燕語城、明清古驛站,也有孔子勸禮、石介講道的故事廣為流傳,再加上AAA級景區龍灣地質公園,整個化馬灣鄉的旅游資源稟賦不錯。但同樣,化馬灣鄉距離泰山風景區不到30公里,尷尬的距離同樣讓二者很難產生聯動,反而被“虹吸效應”分流了不少客源。

牛山村的千年流蘇樹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不過這兩年,事情出現了轉機。
作為資深自駕領隊,韓磊注意到,時下自駕游的形式、客群,已經與前些年有了很大區別。“作為一種旅游產品,以前自駕游主打長線產品,整個行程往往超過一星期,游客統一行動,體驗與身邊截然不同的風土人情。”他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而近年來,自駕游線路明顯‘縮短’了,兩三天的短途周末游走上臺面;與此同時,自駕旅居游私密、安全的特性也備受重視。”韓磊認為,正因為行業發展出現了如此趨勢,才有了《指導意見》提到的,要支持自駕車旅居車等營地建設,促進房車旅游消費發展等舉措,以推動汽車后市場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龍灣地質公園內也建起了生態露營營地,這也被認為是當地的全域旅游建設,與自駕旅居開啟的雙向奔赴之旅。

▲龍灣地質公園內的生態露營營地 杜楊 攝
自駕線路盤活旅游資源
根據《山東省鄉村旅游發展規劃(2021-2025年)》,山東全省擁有規模化鄉村旅游點達3500余個,33個國家級休閑旅游和鄉村旅游示范點,44個國家鄉村旅游重點村鎮,143個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34個鄉村民宿集聚區創建單位,鄉村旅游經營業戶8.4萬戶,吸納安置就業52萬人。
但與此同時,山東的鄉村旅游普遍還處于“從個體開發邁向集體經濟,從粗狂經營邁向精細化運營,從散小弱、碎片化發展邁向產業化集聚、集約化發展的過渡期”。
如何才能將原本松散分布的景點,通過整合,實現“精細化運營、產業化聚集,以及集約化發展”?化馬灣鄉提出了“服務型全域輕資產旅游”的新模式。
化馬灣鄉方面介紹,全域旅游的思路是2022年年底提出的,通過完善設施、搭建平臺、政府服務等方面下功夫,實現招商引資、招商引智,最終實現生態文化資源的優化整合,做好文旅融合這篇大文章。

▲龍灣地質公園一景 杜楊 攝
而在完善設施方面,化馬灣鄉修建了一條5公里長的環山彩虹道作為自駕線路。“這條線路始于彩山水庫,這里風景秀美,是泰安市的備用飲用水源地;途徑我們鄉的萬畝櫻桃種植園,視野非常開闊,整個鄉的景色一覽無遺;最后終點在草茨村,這里新建設了戶外漂流項目。”該鄉負責人表示,這條自駕線路連接了兩個景點,盤活了化馬灣鄉轄區內原本分散的旅游資源。
“‘五一’期間,我們鄉接待游客7.1萬人次。”她說。
韓磊認為,化馬灣鄉旅游資源之所以能被盤活,原因是當地全域旅游的模式順應了自駕旅居發展的新趨勢,“化馬灣鄉比鄰泰新高速、S237與S241兩條省道,交通非常便利;其旅游產品的定位也非常明確,就是吸引來自濟南、泰安等周邊城市的自駕游客。”
根據山東省自駕車旅游協會的粗略統計,“五一”期間化馬灣鄉接待的自駕車,八成以上都是濟南、泰安牌照。而因為原本分散的旅游資源得以盤活,上述千年流蘇樹“五一”期間引流也達到了約2萬人次。
營地如何把游客“留住”
“隨著自駕旅居成為出游的重要方式,各景區也開始將自駕車列為重點引流目標。”韓磊表示。但與此同時,他發現,不少景區也僅僅是將自駕車列為攬客渠道,并沒有針對性地打造適合自駕旅居的旅游產品。
那適合自駕旅居的旅游產品又該是什么樣子的?化馬灣鄉有關負責人認為,首先應該讓游客“住下來”。“目前,龍灣地質公園內的生態露營營地已經開門納客,高端民宿項目和酒店項目也在推進中,先期100多套民宿也將投入運營。”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了“硬件設施”,化馬灣鄉還為露營地與民宿植入更多軟性文化元素,“一方面,我們正在打造音樂節、主題晚會等項目,為露營、住宿的游客提供更豐富的體驗;另一方面我們也在打造名為‘水街’的商業街,讓游客可逛、可玩。”上述負責人表示。
“自駕、露營的游客,看重的并不是營地硬件設施,也未必只想在帳篷里住一晚。”韓磊提醒說,“不少游客之所以選擇自駕旅居的方式出游,就是為了親近自然界的山水草原,不希望拘泥于某個景區,方圓十公里內,可能都是他們游玩的區域。”
“露營營地的硬件設施建設是一方面,關鍵還是對域內旅游資源的整合,打造滿足自駕旅居游客需要的旅游產品。”韓磊總結,“這樣,營地才能‘留住’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