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見習記者 楊佳琪
新一期“魯股大眾傳播指數”如期而至。該指數由《經濟導報》社與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聯合發布,以月度榜單的形式展現當月在專業財經、社交等媒體平臺中,最受關注的一批山東上市公司。
日前,“魯股大眾傳播指數”(2023年9月)15強榜單火熱出爐,與上月相比,前三名依然是青島啤酒(600600.SH)、萬華化學(600309.SH)、華電國際(600027.SH)。華熙生物(688363.SH)熱度高漲,由上月的第7名上升至第4位;從未躋身榜單前十的東阿阿膠(000423.SZ)話題飆升,晉升第5名。中泰證券(600918.SH)、中際旭創(300308.SZ)2只魯股話題度不減,占據第6、第7名。
另外,8至15名依次是海爾智家(600690.SH)、國瓷材料(300285.SZ)、兗礦能源(600188.SH)、青島港(601298.SH)、賽輪輪胎(601058.SH)、威高骨科(688166.SH)、玲瓏輪胎(601966.SH)以及榮昌生物(688331.SH)。與前3期榜單相比,位次變動較大的是威高骨科,其在9月榜單中跌出前十。

榜單“老三家”熱度不減
“魯股大眾傳播指數”,主要由五方面因子構成,包括了媒體傳播力、專業傳播力、社交影響力、情感維度、熱度值,基本上涵蓋了與上市公司影響力相關的重要要素。截至今年9月,指數榜單已公布4期。
在這4期榜單中,山東部分上市公司傳播廣度和力度表現十分出色,其中青島啤酒熱度不減,連續4期登頂。9月青島啤酒以11120.26的傳播指數,持續高居榜首。在9月舉行的第六屆中國企業論壇上,青島啤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克興透露,青島啤酒所用電力73%用的是綠電,其中,山東省18家工廠100%全用的綠電,近幾年總的碳排放降低了51%。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具有120年歷史的青島啤酒一廠已成為全球最先進的啤酒廠之一,2020年被評為世界智能制造的燈塔工廠。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青島啤酒在全國有14家國家級綠色工廠,占整個啤酒行業的40%。
作為化工龍頭,萬華化學新上馬的兩大項目受到業界關注。9月1日,萬華化學發布萬華化學(福建)異氰酸酯有限公司80萬噸/年MDI技改擴能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全本)及公眾參與說明公示。同日,萬華化學還發布了萬華化學(福建)異氰酸酯有限公司高鹽廢水綜合利用暨70萬噸/年離子膜燒堿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兩個項目都屬于改擴建,有利于鞏固和提升萬華化學在聚氨酯行業競爭優勢,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電池材料已成為這家聚氨酯MDI領域龍頭企業的第二增長曲線。萬華化學在9月20日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在“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的實施背景下,新能源產業高速增長,電池行業迎來了黃金發展機遇期。電池材料是萬華化學近年來重點培育的業務板塊,定義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據萬華化學介紹,公司電池業務涵蓋電池材料、電池化學品等系列產品,旨在為下游客戶提供低成本、一站式解決方案。2022年11月,萬華化學集團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已注冊成立。
中銀國際證券研究員余嫄嫄表示,萬華化學上半年水性樹脂、改性異氰酸酯、TPU等不斷推出差異化的產品,下半年檸檬醛、香精香料及高性能材料POE、膜材料電池材料等項目有望取得新進展。未來隨著新材料業務領域不斷擴大、產品矩陣日益豐富,公司新材料業務有望貢獻新的業績增量。
指數榜單發布4期以來,一直位居前三的還有華電國際。面對股民電力板塊盼漲的情緒,9月多家券商機構對華電國際給出買入/增持的評級,最高目標價從6元到7.32元不等。
華熙生物業績承壓
魯股的“雙創”板塊向來是輿論的焦點。位于科創板的華熙生物近年來的業務布局更是引來一眾財經自媒體的剖析。今年9月,輿情監測系統顯示,華熙生物的輿情多來自于專業財經媒體與專業社交媒體。
被冠以“醫美三劍客”之首的華熙生物,其發布的中報引發關注。2023年上半年,華熙生物實現營業收入30.76億元,同比增幅4.77%;歸母凈利潤4.25億元,同比下降10.27%,歸母扣非凈利潤為3.61億元,同比下降12.69%。這是2019年上市以來,華熙生物首次出現中報凈利潤同比負增長,也是所有報告期和單季凈利潤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而且,其營收增速也是上市以來歷次中報的最低值。
具體來看,功能性護膚品業務總量、毛利率有所下滑,同時銷售費用高企或是拖累華熙生物凈利率下跌的主要因素。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華熙生物銷售費用14.2億元,占營收比重為46%。
《“國貨之光”性價比有多低?華熙生物銷售費用占營收近一半》《肉毒素折戟沉沙,華熙生物何去何從?》《華熙生物“折戟”肉毒素轉向膠原蛋白 上市4年凈利首現負增長》《華熙生物凈利潤毛利率承壓,股價今年以來跌超三成》……市場對華熙生物的關注遠不止財經自媒體。
今年9月,包括浙商基金、朱雀基金、華安基金在內的多家機構披露對華熙生物的調研。實際上,華熙生物在9月15日進行了路演,參與機構還包括淡水泉、Matthews Asia、工銀瑞信、平安資管、潤暉投資、Dymon Asia、上海證券、財通證券、申萬宏源證券、開源證券、中歐基金、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方正證券、海通證券、匯添富等。這些調研機構關注的問題多集中在華熙生物上半年業績表現、費用率優化、重大科研項目、醫美業務調整等。
另一家創業板公司國瓷材料同樣在上半年迎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數據顯示,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5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1%;實現歸母凈利潤3.1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83%。
不過,伴隨國內外下游需求復蘇及公司加強產品開拓,國瓷材料多業務板塊業績明顯改善。其中,電子材料板塊受益于下游需求持續回暖,以及汽車電子等新興應用領域的快速增長,公司MLCC介質粉體產品銷量在上半年呈現環比逐季改善趨勢。國瓷材料總經理霍希云在業績會上表示,上半年公司成功突破了200nm的高容網印漿料和輥印漿料,已經形成批量銷售。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產能擴充,重點培育車載高容電子漿料產品。
威高骨科等受關注
醫藥行業長坡厚雪,一直被投資界視為黃金賽道,在過去十年牛股頻出。近兩年受集采政策影響,整個板塊調整明顯。在今年三季度,醫療領域更是掀起了力度強勁的反腐風暴,有關部門在醫藥領域的反腐動作持續升級,醫藥板塊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在15強指數榜單中,有2家備受關注的醫藥器械魯股,分別是威高骨科、榮昌生物,這兩家也均是科創板上市公司。經濟導報記者觀察到,在前3期榜單中,威高骨科一直處于前8名,9月榜單其跌至第13位。
今年9月,有投資者向威高骨科公開發問,“公司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達75%,為何沒有提前預告?是否違反了相關規定?”對此,威高骨科董秘在公眾平臺解釋回應,“受集采降價及渠道庫存補差的影響,公司毛利水平下降,對業績帶來一定影響,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符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要求,不存在違規現象。”
據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于9月7日下發的文件,骨科運動醫學等高值耗材將被納入第四批國家組織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業內分析師認為,短期來看,集采對醫藥威高骨科業績有一定影響,但長期則有利于搶占更多市場。
數據顯示,威高骨科作為國產骨科龍頭之一,在關節、脊柱、河南12省創傷聯采中報量相比2021年市占率(規模)均大幅提升(8.6%vs3.9%、13.2%vs8.7%、8.9%vs5.1%),且標外產品(單髁、運醫等)及手術工具配套相對完善,有望通過集采實現新基態下的加速放量。
去年3月登陸科創板的榮昌生物今年業績迎來難得的上揚,得益于核心產品銷量增加,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0.6%。2023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億元,歸母凈利潤-7.0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7.3億元。
從受市場關注的指標來看,榮昌生物上半年銷售費用為3.5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33.51%。就此,榮昌生物解釋,隨著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的準入醫院數量及覆蓋藥房數量大幅度增加,公司商業化團隊一線銷售人員擴充以及商業化推廣力度加大導致銷售費用相應增長。
經濟導報記者對比發現,該公司去年全年銷售費用為4.41億元,今年一季度,公司銷售費用占營收的比例高達94%。整體來看,2023年上半年,榮昌生物銷售費用率82.9%,管理費用率38.8%,研發費用率127.9%,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11.2億元。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