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近年來,山東堅持落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10月27日,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全省共有74家重點發電企業參與交易,累計成交額19.36億元,交易量全國第一。
山東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扎實做好碳排放權交易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市場的減碳作用,增強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意識,提高綠色發展水平。圓滿完成了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履約任務,履約企業數量和履約配額總量均全國最多。
在碳市場的市場調節機制下,納入配額管理的落后機組數量逐年減少。目前第二個履約期的相關工作已啟動。

山東出臺實施碳排放減量替代辦法,實行碳排放指標省級收儲調劑。2022年4月,山東在全國率先出臺“兩高”項目碳排放減量替代辦法。實行碳排放指標收儲調劑,一方面促進“兩高”企業能源和結構的優化調整,另一方面促進“兩高”企業減少碳排放。政策實施以來,全省已完成43個“兩高”項目碳排放減量替代方案審核,累計減少碳排放量350余萬噸。
開展碳普惠體系建設,推進綠色低碳全民行動。2023年1月,印發《山東省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個人碳賬戶和碳普惠核證減排量消納渠道,組建碳普惠專家委員會,構建相關制度標準和方法學體系。
目前,已組建碳普惠專家委員會,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碳普惠方法學,逐步構建碳普惠方法學體系。將生態損害賠償和大型活動碳中和等納入了碳普惠體系消納渠道,拓寬碳普惠減排量的消納渠道。
山東開展碳足跡評價、近零碳創建示范工作。今年2月出臺了《山東省產品碳足跡評價工作方案(2023—2025年)》。目前,全省積極推動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碳足跡評價,經統計,目前參與評價報告編制的產品達到385個,“十四五”期間將累計完成600家重點企業產品碳足跡評價試點工作。
今年7月,山東印發了《山東省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園區、近零碳社區示范創建實施方案》,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創建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模式。到2025年,將建成一批近零碳示范試點,切實推動實現綠色低碳轉型。今年全國低碳日,生態環境部在主場活動和官網發布了《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工作進展評估報告》。山東省4個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全部取得優良成績。其中,煙臺、濰坊分別位列第3名和第4名,濟南位列第9名,青島位列第27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