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是落實中央和總行黨委部署的政治任務,是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的責任擔當。近年來,中信銀行濟南分行堅定貫徹中央精神,積極踐行普惠金融社會責任,將金融資源向區域社會經濟體系的遠端末梢有力輸送,加快內生式“價值普惠”探索實踐,努力走出普惠金融服務新路子。 辯證統籌三種關系 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信銀行濟南分行深刻領會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堅定認識到,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是服務實體經濟的必然要求、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礎上,分行不斷理清發展定位、統籌兼顧三種關系,積極探索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普惠金融之路,積極謀求政治責任與價值增值相統一的價值普惠體系。一是統籌商業性與政策性的關系,堅持“國之大者”,不斷增強大局意識、戰略意識,堅持算大賬、總賬、長遠賬,通過體制機制建設激發內生動力;二是統籌選擇性與包容性的關系,持續豐富產品體系、優化風險管控模式,推動服務深度廣度和風險防控本領雙提升;三是統籌可持續與可負擔的關系,通過綜合經營價值的提升和收益的平衡,實現可持續前提下的小微金融服務成本可負擔。 黨建引領促發展 旗幟鮮明強落實 近年來,分行將發展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普惠金融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組織開展“黨建+普惠”業務融合工程,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充分發揮國有金融企業優勢,推動實現普惠金融業務在支行黨支部全覆蓋,打造具有中信特色的“黨建+普惠”發展模式。 HH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性施工企業,主要承建鐵路、公路等工程,由于承接項目建設期限長,其對上游供應商支付周期也一直較長。分行持續向核心企業宣導普惠金融產品在扶持核心企業上游鏈條、落實金融惠企政策方面的優勢,經過長期持續不懈開展營銷宣講,逐漸打消了企業對于使用商票支付的顧慮,說服核心企業通過開立商票方式為供應商支付貨款。由于該公司承建項目遍布各地,上游供應商及分包商眾多且分散,摸排工作量極大,該行由支部黨員骨干成立工作小組,加班加點通過電話、郵件、微信等多種方式,短時間內完成全部供應商的聯絡及摸排工作,保障放款效率。濟陽的一家小微企業供應商收到商票后,僅幾分鐘時間,近500萬元貸款資金就已發放到賬。“中信銀行幫我們把貨款要回來了,太感謝你們了”,小微企業經營者這句最淳樸的話語,就是對分行工作的最大認可。 踐行深耕新經濟客群 躬身入局深化獲客經營 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實現制造業強國的重要一環,為切實解決科技型小微企業缺少有效抵押資產、獲得銀行融資難的問題,分行積極響應山東省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要求,依托總行智能化信貸工廠,推出全線上、純信用的“科創e貸”數據融資服務,并成為山東省工信廳“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合作銀行。科創e貸產品面市以來,已累計為200余戶“專精特新”小微企業提供全線上、無接觸、輕松貸融資服務,發放信用貸款近14億元,讓眾多科技型小微企業切身感受到了全線上、無接觸、輕松貸的良好體驗。 一直以來,受制于網點布局的限制,股份制銀行在深入縣域、服務鄉村企業方面較難取得實質突破。分布在縣域地區的眾多“專精特新”小微企業,可通過“科創e貸”全流程線上化方式,跨越銀行有限的物理網點半徑,實現無限的服務延伸。目前分行已通過“科創e貸”授信方式發放涉農貸款近4億元,初步探索出一條國有股份制銀行支持鄉村振興、服務小微企業的新路徑。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落實金融精準扶貧是落實國家政策、監管要求的政治任務。2020年,分行克服股份制銀行網點布局、客戶資源稟賦等客觀不利因素,實現了首筆產業扶貧貸款落地,在業務模式、助力脫貧途徑方面實現了分行首次突破。三年來,分行持續落實“四個不摘”要求,聚焦產業幫扶、就業幫扶、脫貧地區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優化體制機制,持續推進對脫貧人口、脫貧地區和產業帶動等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深度融入業務發展,結合物理網點有限的現狀,聚焦金融精準幫扶客戶需求特點,通過提供線上化、針對性、綜合化產品服務,擴大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覆蓋范圍。三年來累計發放金融精準幫扶貸款近6億元,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實現共同富裕貢獻了積極力量。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中信銀行濟南分行將始終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積極探索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普惠金融之路,為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更好推進人民共同富裕貢獻應有的力量。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