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見習記者 李淑楠
老舊小區一直是困擾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題,好的社區環境不僅可以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提升治理效能,還能大幅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作為東城最早社區之一的府前社區,就是典型的老舊小區,長期以來,小區面臨著社區養老壓力大、發動居民難等治理難題。東城街道府前社區以“幸福包子鋪”為切口,實現了從服務群眾到群眾自治的轉變,重新激發出了社區活力。
一家包子鋪真的有這么神奇嗎?帶著這樣的疑問,經濟導報記者走進了東城街道府前社區。
府前社區成立于1994年,現有4個居民小區,常住居民3696戶,1.1萬人,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4669余人,占總人口數的46%,其中8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262人,老年人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的問題嚴重;社區作為學區房,有900余戶租戶,占總戶數的25%,人口流動性大,居民走出家門、融入社區的意愿不強,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強,對社區建設和治理缺乏責任感,居民之間矛盾頻發。
府前社區黨委書記生沈陽介紹,過去,府前社區居民撥打市長熱線的數量排名長期穩居社區排名前3位,同時,社區缺乏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平臺和載體。
“為了有效破解社區難題,化解社區矛盾,府前社區黨委積極探索‘府前好鄰居’治理品牌。通過多元共治,充分發揮‘府前好鄰居’預警員、聯絡員、矛調員、示范員、監督員五大員作用,讓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治理,人人爭做府前好鄰居,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矛盾化解在萌芽當中’的社區治理新格局。”生沈陽說。

▲府前社區自發開辦社區“幸福包子鋪”
大蔥豬肉2.5元一個、三鮮2元一個,當日現包的包子,熱氣騰騰,一出鍋就售賣一空,一個鮮美價廉的包子,成為社區居民的心頭好,也成為“破冰”社區治理的抓手。
采訪獲悉,今年以來,府前社區自發開辦社區“幸福包子鋪”。生沈陽說,“幸福包子鋪”實行每天365個蒸包的“社區經濟+公益慈善”的模式。其中,300個包子面向社區居民,采用近乎成本價的微利模式對外銷售,300個包子產生的利潤正好涵蓋65個包子。這65個包子全部免費送給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
全年365天,所有的社區工作人員,每天都排班到府前社區“幸福包子鋪”,蒸包子、賣包子,對于社區工作人員來說,這是自身工作的一部分,沒有額外報酬。這樣,直接降低了每個包子的成本。
“幸福包子鋪”內,展示了包子用的品牌食油、面粉,質量上乘,價格最低,讓平日里生活節儉的社區老年人也舍得花錢買。81歲的社區居民朱安貴說:“孩子們在外地工作,我與老伴相依為命,買菜做飯都成問題。‘幸福包子鋪’切實解決了我們老年人的吃飯難題。”
包子鋪“小支點”帶動獻愛心“大循環”
在“幸福包子鋪”的帶動下,社區居民自發成立了五老志愿服務巡邏隊和矛調隊,在與老年人溝通、調解社區居民矛盾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生沈陽說,在府前社區,不亂堆放廢品的60歲以上老年人就可以參加百老宴、長者生日會等具有府前特色的社區集體活動,他們只要愛護社區環境就可以定期免費吃社區幸福大包。相反,如果隨意堆放廢品,由社區居民自發組建的五老志愿服務巡邏隊發現后不僅要對廢品進行清理,而且社區“幸福包子鋪”還要取消他們吃包子的特色優待。慢慢地,撿廢品的老人少了,做志愿服務的居民多了。府前社區的整體環境面貌都得到改善,社區治理效能大大提升。

▲府前社區自發開辦社區“幸福包子鋪”
如今,“幸福包子鋪”的社區愛心志愿者數量呈裂變式增長,越來越多的社區愛心人士和群眾自發加入到“幸福包子鋪”的志愿者隊伍中。
他們或捐款捐物,或主動奉獻出自己的時間,主動來“幸福包子鋪”做義工。府前社區黨委逐步把“幸福包子鋪”的運轉全權交給長期參與這項事業的愛心志愿者們,在堅持“幸福包子鋪”公益性不變的情況下,實現群眾自治。
經濟導報記者采訪獲悉,為鼓勵群眾自治,府前社區還整合社區各黨支部、物業公司、業委會、共駐共建單位、社會組織五方力量,組建“府前好鄰居議事廳”共商共議社區治理難題。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府前好鄰居”矛調隊調解居民矛盾糾紛上百件,調解成功率達98%。
“三亮+三聯”讓轄區治理更有活力
“幸福大包”只是一個縮影。在老舊社區治理的探索中,府前社區還主動創新,推出了“三亮三聯”工作法。
根據生沈陽解釋,“三亮”就是——社區主人翁身份亮相,采取“樓棟+小區+社區”三級聯查方式,摸清轄區居民情況;社區文明家庭亮牌,社區黨委集中一周時間篩選出“府前好鄰居文明家庭”,讓社區文明家庭在小區內擁有“榮譽證書”;社工亮“裝”,社工們身著印有社工名稱的統一服飾開展工作,這樣既增強了他們的自律意識和榮譽感,也方便接受社區居民監督。
“三聯”就是——文明聯戶,突出“府前好鄰居文明家庭”的輻射帶動作用,用感召力實現社區居民文明聯戶;網格聯戶,劃分社區創衛管理小組,每一名網格員分配兩名社區情況熟、群眾公認度高的公益崗,大大延伸社區文明行動的觸角;集中入戶,對于需要重點關照的居民,群策群力確定聯系方案,提升創衛問題解決效率。
從“鄰里共治”角度切入城市基層治理工作,“府前好鄰居”社區治理品牌的底色亮了,府前社區通過整合治理資源,推動治理協同,助力社區矛盾調解,提升治理效能,構建新型鄰里關系,讓鄰里親情成為社會治理的“軟化劑”和“穩定器”。
居民的心相通了,社區的事好辦了,幸福的指數提高了,包子的香氣飄散在小區的街道,也把溫暖和幸福傳遞到了每個居民的心坎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