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今年真的很難,可以說是近10年來最難的時候了。”近日,經濟導報記者走訪了濟南多家鋼貿商,大家紛紛表示,今年少了疫情的影響,市場經營情況反而還不如去年,出不動貨、需求偏弱已經成為常態。
市場表現不佳,鋼貿商們紛紛降庫存、砍業務,以穩健經營為主。他們仍對明年的市場心存期待,“這應該是黎明前的黑暗吧,估計明年的行情一定不會差。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生存下去。”
抱團取暖
濟南市榮信達經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曹龍表示,疫情之后,大家都認為行情要來了,但市場整體需求一直被“證偽”。目前已經進入下半年“金九銀十”傳統需求旺季,疊加近期一系列政策刺激下,市場需求出現了一些好轉,但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好。
另一位鋼貿商趙建鵬告訴經濟導報記者,近期出貨量相較上個月有所提升,但增長幅度不算大。“8月份好于7月份,9月份好于8月份。”趙建鵬表示,“但尚未達到往年同期水平。”
“銷售情況沒有多大起色,去庫存的速度比往年差很多。”趙建鵬說道,“員工的工資、房租等都是不小的支出,我總不能拿螺紋鋼頂吧。”
在需求沒有大的提升的情況下,近期價格波動空間又相對較小,進一步降低了鋼貿商拿貨的意愿。曹龍表示,目前公司本月鋼廠到貨量只有協議量的20%左右,出貨量大于到貨量,所以當前庫存量處于下降狀態。
“目前價格優勢不大,因此公司還將繼續保持低位庫存,沒有增加庫存的打算。”趙建鵬表示,今年以來鋼材的價格一直在陰跌。其在查看最新的數據后表示,目前全國螺紋鋼主導市場均價為3686元/噸,較三季度初下跌30元/噸。三季度全國螺紋鋼主導市場均價為3697元/噸,較二季度價格下跌72元/噸。
在卓創資訊分析師劉萍看來,三季度建筑鋼材市場偏弱震蕩,價格重心下移,和基本面矛盾較大有直接關系。
根據卓創資訊測算,三季度建筑鋼材產量為9316.6萬噸,較二季度下跌513萬噸,跌幅5.22%,三季度建筑鋼材產量呈現逐步遞減的趨勢。而建筑鋼材的主要下游為房地產和基建。根據卓創資訊測算,三季度建筑鋼材需求量為9203.07萬噸,較二季度下跌1401.11萬噸,跌幅13.21%,三季度建筑鋼材產量呈現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
“綜合來看,建筑鋼材供應少,需求表現萎靡,需求降幅大于供應降幅,供應量大于需求量,供需矛盾仍存,三季度建材價格偏弱調整為主。”劉萍表示。
為了擴大銷售,趙建鵬、曹龍和幾個同行溝通后發現,這個時候已經不適合單打獨斗了,要生存還是得抱團。經過多次協商后,包括曹龍和趙建鵬在內的6家貿易商抱團組成了一個小型聯合體。“在合作圈內大家互幫互助,內部協調相關產品。同時,還共同籌資建起來一個加工車間。”趙建鵬說。
“你如果需要加工,需要什么樣的我們就給加工成什么樣的;你沒有倉庫放,我的倉庫可以給你用;你沒有車輛,我們可以送加工好的產品上門,你說送到什么地方就什么地方。有這樣的服務了,他們還有什么理由不使用我們的產品呢?”曹龍表示。
經銷商改變經營策略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鋼貿商的經營策略與以往發生明顯改變。往年,在現貨市場表現不好的時候,貿易商會將業務轉向利潤相對穩定的終端配送。然而,今年鋼貿商不但沒有擴大終端配送業務,反而有意減少這方面的業務。
濟南勤勝經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振告訴經濟導報記者,這一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今年終端回款情況較差,資金占用時間過長。“有些去年的項目資金還沒有收回,回款周期太長,不但沒賺到錢還賠錢,而且資金占用不利于公司經營。因此,今年只挑選回款好的項目配送,欠款項目直接砍掉。現在終端配送就是要求對方現款結算,交錢后發貨。”
實際上,除了減少終端配送業務外,李振在現有建材的基礎上擴大到了板材和冷軋業務。
“今年鋼材行業呈現‘板’強‘螺’弱格局,受造船、新能源汽車、家電等制造業好轉以及出口高位影響,板材消費需求較好;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基礎設施投資下滑等,對螺紋鋼消費需求造成了較大影響。”西本新干線高級分析師孫輝表示。
而新拓展的業務,也讓李振嘗到了甜頭。“賺得不多,但最起碼能賺錢。”李振說,“可以說,我能堅持下去全靠板材和冷軋了。”
在趙鵬看來,現在的市場就像2014年左右行業洗牌的時候,他們要做的是穩健經營等待時機。“我現在不期望能賺多少錢,就期待著明年鋼市的‘春天’快點到來,降低庫存,補充流動資金,經營下去。”趙建鵬說。
“個人感覺,如果到年底鋼價跌到每噸3500元左右,價格風險基本就不大了,可以適當冬儲,靜待明年行情的到來。”曹龍分析道,“隨著經濟的高速復蘇以及房地產市場的逐漸回暖,明年的行情一定不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