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券商投行業務的監管持續從嚴。近日,中國證監會機構部下發最新一期《機構監管情況通報》,通報了此前對8家券商開展投行內控及廉潔從業現場檢查、處罰的情況。中國證監會通報了四大突出問題:內控制度不健全、有效性不足,“三道防線”把關不嚴,薪酬績效考核體系不合理,廉潔從業方面存在的問題等。
中國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堅持從嚴監管,常態化開展投行內控現場檢查,緊盯“一查就撤”“帶病闖關”等突出問題,督促證券公司持續提升執業質量、專業能力和內控水平。
投行內控四大問題突出
近期,中國證監會組織對8家證券公司進行了投行內控及廉潔從業現場檢查。
通報顯示,監管在投行內控現場檢查中發現四個突出問題:一是內控制度不健全、有效性不足。如有的券商質控內核與業務部門人員交叉混同,質控項目現場檢查比例偏低,內控各環節對發行審核部門提出的關鍵性否定意見未有效關注等。
二是“三道防線”把關不嚴。如個別券商在某項目執行階段,盡職調查不充分,未對主要股東進行關聯方核查、未對主要股東的異常入股行為進行核查;在質量控制環節,有的券商對項目質量、風險把關不嚴,對撤回后再次申請上市的項目重點問題關注不足;在內核風控環節,有的券商反饋意見落實不到位,內核部門亦未跟蹤落實,對外報送材料大幅刪減內核關注問題等。
三是薪酬績效考核體系不合理。如有的券商遞延支付比例較低,存在預發業績激勵且在項目撤否后未予追回,過度激勵問題突出;有的券商績效獎金與項目收入直接掛鉤,設有專門的業務承攬績效獎金等。
四是廉潔從業方面存在的問題。多家證券公司投行項目聘請第三方未嚴格履行合規審查程序,申報文件中未充分披露聘請第三方事項。除上述共性問題外,個別券商還存在內控建設嚴重滯后、未按規定建設使用投行業務工作底稿電子化管理系統,員工考核流于形式,部分崗位員工存在廉潔從業事件等問題。
7家券商已領罰單
通報顯示,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中國證監會堅持“穿透式監管、全鏈條問責”和“機構、人員雙罰”的原則,根據問題的類型、性質和數量分類采取措施。
從中國證監會此前公布的罰單來看,此次現場檢查的8家券商中,已有7家券商遭罰。今年9月8日,中國證監會官網發布一批針對證券公司投行業務的監管措施。
具體來看,根據問題的類型、性質和數量分類采取措施,中國證監會對中天國富采取監管談話的監管措施,對國信證券、華西證券、西部證券采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對華創證券、中德證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對問題嚴重的萬和證券,中國證監會近日對其采取暫停保薦和公司債券承銷業務3個月措施。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認為,楊祺作為萬和證券總經理及時任分管投行業務高管、時任質控部門負責人,高名柱作為內核部門負責人,陳慎思作為投行二部部門負責人,對相關違規行為負有責任,中國證監會決定對上述三人采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
監管將開展常態化檢查
近年來,監管對中介機構的責任追究和處罰力度在持續加大。數據顯示,自注冊制試點以來,中國證監會分三次對26家機構實施了投行內控現場檢查,并對個案開展專項核查;2019年以來,針對投行業務違規問題共采取行政監管措施333項,涉及162家次機構和361名責任人員,其中5家機構、54名人員被采取暫不受理文件、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等“資格罰”。
此外,中國證監會還完善了證券公司分類評價指標,將IPO項目撤否情況、投價報告估值情況、執業行為情況等納入了評價范圍。2023年以來,共有15家證券公司因投行業務被扣分,凡投行項目有嚴重問題的公司,級別下調都比較明顯。
據悉,下一步,中國證監會將圍繞推動全面實行注冊制走深走實以機構監管轉型為契機,堅持從嚴監管,常態化開展投行內控現場檢查,緊盯“一查就撤”“帶病闖關”等突出問題,綜合運用資格罰、經濟罰等手段,督促證券公司持續提升執業質量、專業能力和內控水平,真正發揮“看門人”功能作用。(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