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10月24日,新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如期打開。經濟導報記者獲悉,10月25日零時,將下調汽柴油限價,汽油每噸下調70元、柴油下調70元,折合升價,92號汽油每升降0.05元,95號汽油每升降0.06元,0號柴油每升降0.06元。

“本輪計價周期內,國際原油震蕩走高,但變化率依舊維持負向區間波動!苯鹇搫摮善酚头治鰩熉穯袒菰诮邮芙洕鷮笥浾卟稍L時表示。期初,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引發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此外,隨著加息預期升溫,美元指數也隨之上漲,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原油期貨承壓下跌。受此影響,變化率負向大幅開端,零售價呈現下調預期。
“而本輪計價周期后期,地緣局勢升溫引發的供應擔憂一度提振油價反彈,變化率負向區間收窄。”路喬惠表示。
但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市場對巴以沖突導致原油供應受阻憂心忡忡,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沖突暫未蔓延至周邊產油國,對實際原油供給端的影響是有限的。后續影響程度和持續時間仍在于沖突進展。
而從需求端看,各大機構對原油需求前景的預測存在較大分歧。

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在10月原油市場報告中提到,預計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將保持在每天244萬桶,預計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為每天225萬桶,預測均維持不變。此外,預計今年四季度需求為3082萬桶,若歐佩克產量維持不變,那四季度的供應缺口將達到每天300萬桶。
國際能源署(IEA)則在近期下調了全球原油需求增長預期。IEA在最新月度報告中將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預期從此前的每天100萬桶下調至每天88萬桶,原因是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疲軟和能源效率的進步將拖累原油消費。不過與此同時,該機構將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預測從此前的每天220萬桶上調至每天230萬桶。
IEA指出,目前令原油市場處于供應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的減產措施,如果這些措施得以解除,原油供應可能會在明年1月轉為過剩,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補充耗盡的庫存,但同時也將對油價構成風險。
經濟導報記者梳理發現,本次調價過后,2023年成品油調價將呈現“十漲八跌三擱淺”的格局。漲跌互抵后,汽油每噸累計上漲900元/噸,柴油每噸累計上漲865元/噸。
隆眾資訊的成品油分析師李彥表示,以當前的國際原油價格水平計算,下一輪成品油調價開局將呈現上調的趨勢。目前來看,地緣政治影響下,市場對石油供應中斷的擔憂仍存,給予市場一定支撐。但全球經濟運行仍存在較大壓力,原油價格漲幅有限。預計下一輪成品油調價上調的概率較大。下一次調價窗口將在2023年11月7日24時開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