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見習記者 楊佳琪 棗莊、濟寧、臨沂報道
“以前這里是塘臭泥坑多,蚊蟲肆意,老百姓不愿靠近。現在治理后,環境好了,老百姓受益,集體收入也增加了。”日前,經濟導報記者赴山東多地調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情況,在濟寧市金鄉縣徐樓村,73歲村民李振遠激動地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經濟導報記者觀察到,近年來,山東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抓緊抓實,堅持統籌推進,持續完善政策標準體系,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扎實成效。據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已有約3萬余個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完成治理的村基本解決了污水橫流、蚊蠅滋生等臟亂臭問題,真正實現了以治污“小成效”推動農村“大變樣”。在治理過程中,各個地區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治理新模式,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因地制宜
治理模式不斷創新
“由于西營村地勢低洼,之前周邊5個村莊及一個集貿市場的污水在得不到任何處理的情況下長期匯集至該村村西,使其成為了一個黑臭嚴重、蚊蟲滋生、生態環境嚴重受損的‘污水濕地’,周邊20多畝林地被黑臭水淹沒。”面對經濟導報記者,濟寧市任城區水利事業服務發展中心副主任姜鳳霞說道。
污水濕地的臟、亂、差,不僅對周圍村民的生活造成極大影響,也威脅到南水北調水質的安全。
為徹底改善西營村整體環境問題,濟寧市任城區將西營村列入2020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據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采用了國企合伙人的模式,簽訂特殊經營協議,由山東公用水污染治理有限公司建設運維。

在治理過程中,當地采用“收集管網+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人工濕地凈化、消毒+中水高效利用”的農村污水治理新模式,在村內修建蓋板渠收集系統,將西營村和周邊5個村莊及集貿市場1666戶、1萬多居民產生的灰水和部分黑水進行統一收集,并根據村內地勢,建設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
目前濟寧西營污水處理站的所有出水都已回收利用,主要用于長溝鎮市政道路路面噴灑用水、站內綠化用水、站內魚池用水、設備加藥用水等。工作人員介紹,每年可節約新鮮水資源約7.3萬立方米,節約資金約11萬元。
同樣,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創新治理模式的還有棗莊市嶧城區壇山街道張店村。受人口居住集中、遠離城鎮管網等因素影響,導致當地生活污水無法統一收集。
當地相關負責人表示,為解決這個問題,張店村結合實際情況,采用“集中拉運”方式,按照路網將全村劃分成10個片區。其中,每個片區埋設1個容量10立方米的玻璃鋼污水收集罐,能接納片區內30-50戶的污水,全村覆蓋率達到93%。同時,通過智慧運維管理平臺對收集池液位、拉運車輛實時監控和全程監管。污水收集系統后期由第三方公司統一進行運維管護,并按季度考核運維成效,運維成本5萬-8萬/年,相較于建設污水處理站等其他集中處理模式,建設和運維成本節約30%以上。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資金方面,國企興運源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建設主體,與農發行簽訂1.5億元低息貸款合同,首批1700萬貸款已到位,現已形成“國家補助、省級獎補、地方配套”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
位于臨沂市蒙陰縣坦埠鎮的諸夏社區情況則有所不同。當地地形起伏較大,村民居住較分散,產生的生活污水難以實現管網集中收集。該村未建排水管網,廚房、洗滌、洗浴等生活污水直接外排出庭院,導致路面污水橫流,影響村莊人居環境。結合實際情況,諸夏社區便采用原位生態凈化槽、潛流濕地等生態化模式開展治理。

蒙陰縣坦埠鎮諸夏村支部書記張鳳臣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污水由戶內排水管收集后,經隔油/沉淀池預處理后,通過原位生態凈化槽、微生態潛流濕地或強化快滲池等強化生態處理,用于房前屋后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灌溉用水,實現污水就地資源化利用。”
廢物變資源
低成本、易維護
山東在治理生活污水的同時,也實現了生態經濟雙收益。
濟寧市金鄉縣羊山鎮徐樓村是在建設污水處理站的同時,同步治理村內黑臭水體3處,通過疏挖排水溝實施坑塘連通,實現“死水”變“活水”,形成了“以塘養站”模式。

▲治理前

▲治理后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種廢物變資源的污水處理方式低成本、易維護。在污水處理方面,徐樓村原來的維護成本在22元/噸,現在是0.8元/噸。目前一年的維護成本在1.5萬元左右,比原來降低約90%。通過坑塘租賃發展種植養殖產業,每年可實現村集體增收6萬元,充分保障了污水處理運維費用,同時將多余水源供于村北蒜黃基地大棚冷卻循環用水,有效降低了基地用水成本。
濟寧市金鄉縣卜集鎮殷李村則實施“以水養站”的模式,打通村內2處坑塘及村外排水溝,改善坑塘原“死水”現象,打造坑塘“流水不腐”效果。同時,坑塘內種植菹草、狐尾藻等水生植物改善水質。
“以水養站”的模式不僅使村內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還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農產品的增收。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殷李香”品牌香瓜是殷李村的特色農產業,結合該村優勢種植產業,同步新建灌溉提升泵站1座,將積蓄雨水、中水用于大棚灌溉“殷李香”品牌香瓜。
臨沂市莒南縣環河崖村坐落于美麗的洙邊鎮茶溪川生態旅游度假區,瀕臨金龍湖、青口河水系。自莒南開展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以來,村集體多方籌措資金,新建污水管網2000米,整村實現雨污分流;對兩處黑臭水體進行徹底整治,清理污泥3000余立方米,栽植水生植物及綠化10000平方米,打造成了口袋濕地公園。

通過多年綜合治理,環河崖村建起了環湖景觀道路、泊岸廣場、湖畔餐廳、濕地公園、民宿等文旅服務配套設施,成為茶溪川生態旅游度假區的一張靚麗名片。
據了解,今年臨沂市莒南縣規劃建設7處口袋濕地公園,目前已建設完成4處。曾經污水長流、臭氣熏天的臭水溝搖身一變成為生態公園,更成為周邊居民休閑散步的首選地,周邊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